资讯 | 微软沈向洋教授到底多么厉害
点上方蓝字计算机视觉联盟获取更多干货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与你不见不散
计算机视觉联盟 报道 | 公众号 CVLianMeng
AI博士笔记系列推荐:
从研究员起步到微软最高层
从一名研究人员一路走上微软的最高管理层,沈向洋在微软的职业履历堪称华丽。
沈向洋出生于南京溧水区和凤镇,是江苏省溧水中学1980届校友。1980年,沈向洋考入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入校时他只有14岁,是当时全校年龄最小的学生。
本科毕业后,沈向洋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此后进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师从Raj Reddy教授。
1994和1995年暑期,沈向洋曾在美国DEC公司剑桥实验室、及苹果公司交互媒体实验室实习。
1996年他获得了CMU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当年他博士论文就是世界上最早有关由照片转换成虚拟现实的研究,一鸣惊人。
同年他由陆奇引荐进入微软雷蒙德总部的研究院,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对他而言,加入微软研究院,无疑是一种幸运。
1998年,他前往北京,与李开复、张亚勤等人一起,参与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该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在和李开复、张亚勤一同创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岁月里,他所领导的图形图像组一战成名。而在全球计算机科研领域最富盛名的国际图形学年会SIGGRAPH上,发表的4篇论文,也让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学术界站稳了脚跟。
2004年,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长之后的沈向洋,将更多微软的先进技术,应用到中国市场,以技术创新为导向,赋能中国、促进中国IT生态圈发展。
在沈向洋长达23年的微软生涯中,最为浓墨重彩的是其参与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的9年。在这9年时间内,该研究院从最初的寥寥数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微软在美国以外地区规模最大的研究院,成为全球一流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研究机构,影响并推动着整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
微软亚洲研究院素有“人工智能的黄埔军校”之称,在这里诞生了一批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最为知名的人物包括第一任院长李开复、百度总裁张亚勤、原金山软件首席执行官张宏江、现任院长洪小文、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今日头条副总裁马维英、小米集团创始人林斌等。
虽然这或许并非微软本意,但沈向洋和李开复、张亚勤、张宏江等人一道打造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确实成为了中国科技行业的黄埔军校。这里不仅向中国科技行业贡献了大量核心技术人才,更涌现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诸多成功创业者。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半壁江山都或多或少受益于沈向洋联合创办的微软亚洲研究院。
学术成就同样精彩
学术成就
作为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研究的世界级专家,沈向洋的学术研究和成果不胜枚举。
(沈向洋学术成就:https://www.aminer.cn/profile/heungyeung-shum/5619547045cedb3397d7f1cd)
沈向洋主要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图形学、人机交互、统计学习、模式识别和机器人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曾任国际计算视觉期刊编委会成员,并担任 2007 年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议程主席。发表关于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图形识别、统计学习和机器人科学方面100多篇论文,拥有超过50项美国专利。他的博士论文是世界上最早有关由照片转换成虚拟现实的研究,所设计的四分树样条数函数算法,则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参数估计算法之一。
1994 年,沈向洋公布第一个三维全真模型时,几乎还没有人在这一领域进行类似的工作。
1996 年,他发明了同心拼图的方法,将四维全光函数简化为三维函数,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需采集的数据量。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计算机视觉、图形学、人机交互和统计学习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06 年第六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Chinagraph‘2006),凭借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突出成绩,以及对中国图形学发展的长期贡献,微软亚洲研究院获得大会组委会特设的“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特别奖”,成为大会历史上首次获得嘉奖的研究机构。
2015年,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所开发的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计算机视觉系统,成为在ImageNet1000 这项视觉识别挑战中第一个超越人类视觉能力的计算机系统。
随之而来的是多项学术荣誉: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
国际计算机协会院士(ACM Fellow)
2017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END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码添加联盟小编,可与相关学者研究人员共同交流学习:目前开设有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含SLAM)、Python、求职面经、综合交流群扫描添加CV联盟微信拉你进群,备注:CV联盟
最新热文荐读
点个在看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