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电路网络与数据报网络
1 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 数据报(datagram)网络与虚电路(virtual-circuit)网络是典型两类分组交换网络
- 数据报网络提供网络层无连接服务
- 虚电路网络提供网络层连接服务
- 类似于传输层的无连接服务(UDP)和面向连接服务(TCP),但是网络层服务:
- 主机到主机服务
- 网络核心实现
2 虚电路网络
2.1 虚电路(Virtual circuits)
-
虚电路:一条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 类似于电路的路径(逻辑连接)
- 分组交换
- 每个分组的传输利用链路的全部带宽
- 源到目的路径经过的网络层设备共同完成虚电路功能
-
通信过程:
- 呼叫建立(call setup)→数据传输→拆除呼叫
- 每个分组携带虚电路标识(VC ID), 而不是目的主机地址
- 虚电路经过的每个网络设备(如路由器) , 维护每条经过它的虚电路连接状态
- 链路、 网络设备资源(如带宽、 缓存等)可以面向VC进行预分配
- 预分配资源=可预期服务性能
- 如ATM的电路仿真(CBR)
2.2 VC的具体实现
-
每条虚电路包括:
- 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一条路径
- 虚电路号(VCID) , 沿路每段链路一个编号
- 沿路每个网络层设备(如路由器), 利用转发表记录经过的每条虚电路
沿某条虚电路传输的分组,携带对应虚电路的VCID,而不是目的地址
- 同一条VC ,在每段链路上的VCID通常不同
- 路由器转发分组时依据转发表改写/替换虚电路号
2.3 VC转发表
2.4 虚电路信令协议(signaling protocols)
- 用于VC的建立、维护与拆除
- 路径选择
- 应用于虚电路网络
- 如ATM、帧中继(frame-relay)网络等
- 目前的Internet不采用
3 数据报网络
3.1 数据报网络
- 网络层无连接
- 每个分组携带目的地址
- 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的地址转发分组
- 基于路由协议/算法构建转发表
- 检索转发表
- 每个分组独立选路
3.2 数据报转发表
Q: 如果地址范围划分的不是这么“完美”会怎么样?
3.3 最长前缀匹配优先
最长前缀匹配优先:在检索转发表时,优先选择与分组目的地址匹配前缀最长的入口(entry)。
4 数据报网络和VC网络的对比
Internet (数据报网络)
- 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 “弹性” 服务,没有严格时间需求
- 链路类型众多
- 特点、性能各异
- 统一服务困难
- ”智能” 端系统 (计算机)
- 可以自适应、性能控制、差错恢复
- 简化网络,复杂“边缘”
ATM (VC网络)
- 电话网络演化而来
- 核心业务是实时对话:
- 严格的时间、可靠性需求
- 需要有保障的服务
- “哑(dumb)” 端系统(非智能)
- 电话机
- 传真机
- 简化“边缘”,复杂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