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Tcp/Ip笔记
1.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和网络发展历史及其标准化过程 OSI参考模型 网络模型的本质 网络构建的设备
(1)计算机与网络发展历史
批处理 分时系统 计算机通信 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的普及 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时代 从单纯建立连接到安全建立连接
(2)协议: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时事先达成的一种约定
分组交换协议是指将大数据分割为一个个包的较小单位进行传输的方法
标准化:是指使不同厂商所生产的异构产品之间具有兼容性,便于使用的规范化过程
(3)协议分层和OSI参考模型
通信协议设计指标的OSI参考模型必要的功能分为7层,在这模型,每个分层都接收由它下一层所提供的特定服务,并负责为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上下层之间进行交互所遵循的约定叫做接口 ,同一层之间交互所遵循的约定叫做协议
应用层:针对特定应用的协议(文件传输 电子邮件 远程登录)
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转换(固有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网络标准传输格式)
会话层: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以及数据的分割等数据传输相关
传输层:起着可靠传输作用,管理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地址管理与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互连设备之间传送和识别数据帧
物理层:负责0 1 比特流与电压的高低 光的闪灭之间转换
(4)传输方式的分类
1面向连接和面对无连接:以太网 IP UDP ATM 帧中继 TCP
面对无连接:不需要建立断开连接
面对有连接: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在收发主机之间连接一条通信线路
2电路交互与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 :让 连接到通信电路的计算机将所要发送的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包,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后分别发送
电路交换:负责数据中转处理,首先计算机被连接到交换机上,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则由众多通信线路在继续连接
3根据接收端数量
单播:一对一通信
广播:一台主机发送与之相连的所有的其他主机
多播:发给多个接收(在于多播限定某一组主机为 接收端)
任播:指在特定的多台主机选出一台作为接收端的通信方式
(5)地址:地址的唯一性 层次性
(6)网络构成要素:网卡 中继器 网桥 路由器 交换机 网关
(7)现在网络通信构造
2.TCP/IP基础知识
背景 标准化 互联网知识 (结构:骨干网和末端网构成 ISP和区域网)
TCP/IP与OSI参考模型
物理层:负责数据传输的硬件
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利用以太网中的数据链路进行通信
网络层:互联网使用的IP协议作用是将分组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主机
IP:是跨越网络传送时能够数据包,使整个网路都能接收到数据的协议
ICMP:IP数据包在发送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无法到达目标地址,需要发送一个异常通知,或者诊断网络健康状态
ARP:从分组数据包的IP地址解析出的物理地址
传输层:能够让应用程序之间实现通讯(tcp udp)
应用层:多种程序工作( web网站 HTTP 邮件 SMTP 文本传输FTP 远程登陆 TELNET 和SSH)
TCP/IP如何运作?
(1)数据包首部:明确标明协议应该如何读取信息以及发送目标地址和协议相关(首部就像协议的脸)
包 帧 数据报 段 消息
(2)发送数据包:应用程序处理 tcp模块处理 IP模块处理 网络接口处理
(3)经过数据链路的包 :增加自己的首部(识别位 发送端和接收端地址 上一层协议类型)
(4)数据包接送处理:网络接口处理 IP模块处理 tcp模块处理 应用程序处理
3.数据链路:以太网 无线局域网 PPP等
(1)数据链路的作用:定义了通过通信媒介互连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规范
涉及技术:mac寻址 介质共享 非公有网络 分组交换 环路检测 vlan虚拟局域网 ppp点对点协议 以太网 wlan无限局域网
mac地址用于识别数据链路中互连 的节点具有唯一性
共享介质型网络:指由多个设备共享一个通信介质的网络(争用方式 令牌传递)
非共享介质网络:是对介质采取专用的一种传输控制方式(网络每个站直连交换机,由交换机负责转发数据帧)
Mac地址转发:根据数据链路层中每个帧的目标mac地址,决定从哪个网络接口发送数据
环路检测技术:为解决网络中环路问题:搭建合适环路,分散网络流量,提高容灾能力(生成树与源路由)
VLan;按照其端口区分多个网段,从而区分广播数据传播的范围,减少网络负载提供网络安全性
以太网:连接形式 分类 历史
格式:
前端:前导码+SFD 本体: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帧长度+LLC+SNAP+数据+FCS
无线通信:使用电磁波 红外激光等方式传播数据
PPP:点对点即一对一连接计算机的协议(lcp NCP)
其他数据链路:ATM POS FDDI TokenRing 光纤通道 HIPPI.....
公共网络:模拟电话线路 移动通信 ADSL FTTH 有线电视 专线v*n
4.初识IP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