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之网络协议简介

1.1    网络协议与分层级体系结构
    1.1.1        
        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的规则的集合。
        协议三要素:
        (1)语法。
        (2)语义
        (3)同步   
    1.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每一层应该具有的功能以及每一层所用到的协议的集合。
        协议层次模型中,下层与上层之间协议接口,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协议时水平的概念,服务是垂直的概念。
         分层的原则:
        (1)每层的功能应该明确并且相互独立。
        (2)层间接口要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要少。
        (3)层数要适中。
1.2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RM体系结构一共分为七层,自顶向下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但是因为(1)OSI专家缺乏实际经验;(2)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 运行效率较低;(3)OSI标准制定周期太长;(4)OSI层次划分不太合理。因此出现五层体系结构,自顶向下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QQ为应用层,不同QQ之间通信需要使用协议。传输层一般用于为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传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给不同的应用进程,即QQ,浏览器,网络游戏等。网络层是为网络上的不同主机之间提供分组的传输服务。网络层传输的基本单位为分组。数据链路层将分组封装成帧(数据链路层基本单位),给分组添加首部和尾部,并将其发送给物理层。物理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比特,将组成帧的比特流进行透明传输(对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不采取任务措施,只是从一个节点传送到下一个节点)。物理层发送的比特流比物理层的帧多了几个字节,是为了使得收发双方的比特流保持同步。
计算机网络之网络协议简介
计算机网络之网络协议简介 
        以QQ为例,假设北京和南京之间的同学甲和乙进行通信。
        首先主机甲的应用层(QQ应用进程数据传送到应用层,加上应用层首部,封装为应用层PDU(协议数据单元)),应用层PDU通过接口传送到传输层,传输层按照协议将其封装为传输层PDU。传输层报文通过接口传送到网络层,加上网络层首部之后,称为分组(即网络层PDU),使用IP协议的称为IP数据报。IP数据报通过接口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将数据报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尾部主要是用来差错控制),封装为数据链路层帧。数据链路层再将帧通过接口发送给物理层,封装为物理层比特流。比特流从发送端物理层传送到接收端比特流,到达接收端物理层。接收端再按照上述过程的逆过程自底向上解封装,最终获得应用程序数据。
计算机网络之网络协议简介
        注意:
        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者软件进程。
        服务访问点(SAP):指的是响铃两层交换信息的地方,即接口。层之间的SAP不止一个。 同一层间的不同服务用户不可直接通信(除了物理层,因为需要经过整个完整过程)。
        PDU结构如图:
计算机网络之网络协议简介 
1.3    TCP /IP 协议
计算机网络之网络协议简介
        协议分为四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传输层为两台主机中各个应用程序之间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负责独立第将分组从源主机送达目的主机,为分组提供最佳路由选择和交换功能,网络接入层负责接收从网络层交互来的IP分组,并将其封装在帧中,通过底层的物理网络发送出去。接收端与之逆向。
        TCP/IP协议栈:
计算机网络之网络协议简介
TCP,udp,IP为核心协议,IP位于两个漏斗的中心,最为关键。
1.4    两种体系结构的比较
    1.4.1 层次间的对应关系
计算机网络之网络协议简介
        不同点:
        (1)两者出发点不同,前者兼顾各方,协议较多且复杂。后者来自于实践,为人么广泛接受。
        (2)对以下问题的处理方法不同:1)对层次间的关系。前者不能跨层,后者可以越过某层直接使用更底层提供的服务。2)对异构网互联问题。后者考虑了此问题,并将其单独设置一层,前者一开始没有考虑此问题。3)是否将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并重。后者一开始就这两者同时考虑,前者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