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boot启动流程
本文以调试一个实际的SpringBoot启动程序为例,参考流程中主要类类图,来分析其启动逻辑和自动化配置原理。
总览:
启动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进行SpringApplication的初始化模块,配置一些基本的环境变量、资源、构造器、监听器,第二部分实现了应用具体的启动方案,包括启动流程的监听模块、加载配置环境模块、及核心的创建上下文环境模块,第三部分是自动化配置模块,该模块作为springboot自动配置核心,在后面的分析中会详细讨论。在下面的启动程序中我们会串联起结构中的主要功能。
启动:
每个SpringBoot程序都有一个主入口,也就是main方法,main里面调用SpringApplication.run()启动整个spring-boot程序,该方法所在类需要使用@SpringBootApplication注解,以及@ImportResource注解(if need)。
@SpringBootApplication包括三个注解,功能如下:
@EnableAutoConfiguration:SpringBoot根据应用所声明的依赖来对Spring框架进行自动配置
@SpringBootConfiguration(内部为@Configuration):被标注的类等于在spring的XML配置文件中(applicationContext.xml),装配所有bean事务,提供了一个spring的上下文环境
@ComponentScan:组件扫描,可自动发现和装配Bean,默认扫描SpringApplication的run方法里的Booter.class所在的包路径下文件,所以最好将该启动类放到根包路径下。
首先进入run方法
run方法中去创建了一个SpringApplication实例,在该构造方法内,我们可以发现其调用了一个初始化的initialize方法
这里主要是为SpringApplication对象赋一些初值。构造函数执行完毕后,我们回到run方法
该方法中实现了如下几个关键步骤:
1.创建了应用的监听器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并开始监听
2.加载SpringBoot配置环境(ConfigurableEnvironment),如果是通过web容器发布,会加载StandardEnvironment,其最终也是继承了ConfigurableEnvironment,类图如下
可以看出,*Environment最终都实现了PropertyResolver接口,我们平时通过environment对象获取配置文件中指定Key对应的value方法时,就是调用了propertyResolver接口的getProperty方法
3.配置环境(Environment)加入到监听器对象中(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
4.创建run方法的返回对象: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应用配置上下文),我们可以看一下创建方法:
方法会先获取显式设置的应用上下文(applicationContextClass),如果不存在,再加载默认的环境配置(通过是否是web environment判断),默认选择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注解上下文(通过扫描所有注解类来加载bean),最后通过BeanUtils实例化上下文对象,并返回,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类图如下:
主要看其继承的两个方向:
LifeCycle:生命周期类,定义了start启动、stop结束、isRunning是否运行中等生命周期空值方法
ApplicationContext:应用上下文类,其主要继承了beanFactory(bean的工厂类)
5.回到run方法内,prepareContext方法将listeners、environment、applicationArguments、banner等重要组件与上下文对象关联。
6.接下来的refreshContext(context)方法(初始化方法如下)将是实现spring-boot-starter-*(mybatis、redis等)自动化配置的关键,包括spring.factories的加载,bean的实例化等核心工作。
配置结束后,Springboot做了一些基本的收尾工作,返回了应用环境上下文。回顾整体流程,Springboot的启动,主要创建了配置环境(environment)、事件监听(listeners)、应用上下文(applicationContext),并基于以上条件,在容器中开始实例化我们需要的Bean,至此,通过SpringBoot启动的程序已经构造完成,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自动化配置是如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