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

网络发展史
ip地址:在网络上标识唯一的主机
端口:主机上的某个程序
协议:统一的约定,是一个结构体
网络通信协议的分层
网络通信协议: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格式。
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的环境十分复杂,应对的场景各有不同,导致网络通信中有很多协议。
协议的封装:
封装:把复杂的实现过程封装起来,对外提供一个方法/接口供别人使用,使封装的功能更加好用。
协议的封装:把协议的实现封装起来,使协议容易使用。
协议的分层:
按照协议的不同功能以及协议的不同使用场景,对协议进行了一个框架性的划分。
两个出名的通信协议结构模型
通信协议结构模型优点:将服务(功能)、接口(方法)、协议区分开来,使通信结构变得清晰明朗,以及给网络通信提供一个标准,不同的厂商都按照这套标准通信来实现不同类型主机的数据传输。
OSI七层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五层参考模型(重要)
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它还包括很多协议,组成了TCP/IP协议簇。
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5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1.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沟通。ssh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
2.传输层:负责端和端之间数据传输(程序之间通信)。tcp/udp协议。
3.网络层:负责地址管理和路由选择,主机到主机的通信。IP协议。经典设备:路由器。
4.数据链路层:相邻两个节点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与检测,相邻设备到设备的通信。以太网协议。经典设备:交换机。
5.物理层(4层模型是物理层省略):负责光电信号的传递方式,以太网协议,经典设备工作在物理层:集线器。物理层的能力决定了最大传输速率、传输距离、抗干扰性。
网络基础
网络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封装与分用
1.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 (datagram), 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
2.应用层数据通过协议栈发到网络上时,每层协议都要加上一个数据首部(header),称为封装.
3.首部信息中包含了一些类似于首部有多长, 载荷(payload)有多长, 上层协议是什么等信息.
4.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 根据首部中的 “上层 协议字段” 将数据交给对应的上层协议处理.
网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