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影响分析思维
本文主要讲产品经理的一些问题,不是广告。
一些常见的问题
作为互联网产品经理,是否遇到过以下的场景:
- 需求文档写完了,但是交互设计师的给出的方案和自己想的并不一样、设计师的画风跟自己的脑海里的完全不一样。
- PRD和交互原型都输出了,但在技术评审过程中,程序猿说“这个实现不了”,又或者评了一个超长的时间,然后项目经理说要不还是砍砍需求吧。
- 新功能完成了开发,但是到测试的时候,测试的同事或者产品经理自己无意间发现,咦,新功能没问题,怎么一些老旧的功能突然报错了?找技术沟通之后发现,原来是那些老旧功能也用了同一个板块,没考虑到。结果只能加班加点修复,甚至延迟发版。
- 新功能上线后,运营反馈说用户投诉骤然增多,一调研发现,原来是新功能打断了用户原来熟悉的必须流程,或者新的字段加重了用户的工作量,又或者新的功能增加了误操作的概率等。
- 依然是新功能上线后,从用户访问量看,尽管运营已经很尽力的推广了,但是新功能的使用量还是很低。
今天我们尝试用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解决上诉问题。
影响分析
有一种设计方法叫做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失败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于20世纪50年代于美国被提出,多用于工业系统设计制造的过程。
FMEA用于在产品设计阶段和过程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子系统、零件,对构成过程的各个工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所有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可能的后果,从而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系统化的活动。
FMEA有专业的软件为那些大型工业制造商去实施,我们这里就简单讲一下其流程:
- 整理流程图
- 明确流程每个节点的要求
- 针对每个节点找出可能发生的不良模式及发生原因
- 对每个节点存在的缺陷进行风险评估。
- 对严重的问题进行解决
- 实施改善后的流程
FMEA用的评估方法叫做PRN,Risk Priority Number,风险优先数/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影响进行评估。
PRN=S x O x D
- Severity 严重程度
- Occurrence 发生概率
- Detection 可发现性/发现难度/不可侦测性
以下我们将会用FMEA的思维去评估一个新功能上线的流程,但是我们侧重点是找出容易产生的影响,并在工作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而不是遇到了问题后如何去解决。
工作流程
,微信里也打不开淘宝、拼多多、抖音、今日头条,甚至某天也会屏蔽你家的APP。
不过不要因此道德绑架微信,那是人家的地盘,你要有本事也可以不用微信联登、分享到微信、持微信支付、不开微信公众号、不开微信小程序的嘛:)
运营落地
运营落地的影响分为两部分:
- 运营影响
产品对于运营的影响非常大,毕竟运营只能根据有的功能进行宣传推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产品在设计之初,建议跟运营的同事先聊一下,看看竞品是否有类似的推广经验,是否需要供应商进行配合提供对应商品或服务等,让运营同事有提前准备,包括宣传预热等。
若是等到产品上线后,才让运营开始着手准备推广,可能会产生预算经费不足、配套商品或礼品没准备没到位、由于没有前期宣传导致用户一脸茫然等后果。
- 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的初衷,其实想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但是由于用户并不只用你一家的产品,而是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被很多的主流势力、还有你家产品原有的功能等培养出了一套“用户预期”,在用户眼里,可能你的产品就应该是怎么样的,如果新功能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可能不仅不能提高用户体验,还会导致用户出现操作障碍,降低用户转换率。
所以在设计需求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功能是否符合“用户预期”,如果一个功能确实很创新、独到,那就应该考虑增加一些用户操作指引等。如果新功能不得不打断原有的流程,那就应该注意让这个变化更平滑过渡,而不是突兀的改变。
总的来说就是:运营要准备、用户要引导。
项目管理
有些公司可能产品经理自身就要兼任项目经理的职责,对项目进度,尤其是开发进度,还有需要配合的资源进行沟通。
- 时间
需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预估设计、开发、上线的大致时间。版本迭代的周期过于频繁或滞后会对用户造成不同的影响。
多参加设计、技术评审会,积累经验了解一个功能设计、研发、测试的周期,将有助于产品经理更好的进行版本规划,让用户感知以一个平稳的步伐在进行产品更新,不频繁更新扰民,也不会堆积了一堆问题、风格陈旧很久才处理一次。
另外应用市场、微信小程序等上线审核是需要时间的,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而且逢年过节的时候,国内外应用市场的审核人员也会放假的。这就对于有紧急发版、重大节日前后发版需求的产品来说,必须提前了解对应应用市场的时间安排,然后与项目同事一起反推定好好研发deadline。
- 依赖资源
对于有些功能而言,例如查询快递、唤起支付宝/微信/银联支付、微信/QQ联合登录、利用地图展示某些信息等,都是需要供应商配合对接才能完成的。如需设计对应功能,应事先与项目经理、商务等同事沟通,了解对方是否要签合同和付费、获得对方的开发者账号、开发文档等内容,为进一步技术对接做好准备。
如有能力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下供应商的开发文档,了解功能是否与我方需求匹配,是否存在一些限制可能会影响未来功能的发展等。
- 对外部系统的影响
如果你的产品是面向商家端或工厂端的,那么有商家来对接是很常见的事情。他们自有的系统通过我方接口获取一些信息,我方新的功能调整是否需要他们同步更新,如果需要也要对方提前做好对接工作,预防我方上线后对方系统无法工作等。
总结
其实产品经理的工作与交互、视觉、研发与测试、运营、项目他们的工作都息息相关,大家的工作是围绕着“产品落地”在转,从一个idea冒出,到最终产品呈现在用户眼前,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的事情,还与应用市场的规范、相关法规政策、依赖资源供应商、依赖着自己的外部系统等都有关系。
影响分析的最大用处,就是理性对待产品落地过程中各个节点,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开始设计需求的时候,就该规避的规避、该提前准备的进行准备,避免一个需求最后陷入无法实现、落地的僵局中。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影响分析让产品需求的设计,由“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变成“不打无准备之仗”,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个团队更好的工作下去,不断推出对用户和市场有利的好功能、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