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卫星影像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步骤介绍

数据处理的过程包括几何校正(地理定位、几何精校正、图像配准、正射校正等)、图像融合、图像镶嵌、图像裁剪、去云及阴影处理和大气校正等几个环节。在几何校正环境,使用从标准数据中选择控制点方式进行对全色图像几何校正,以全色图像作为基准图像配准多光谱图像,将多光谱和全色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利用矢量边界对融合结果进行裁剪,最后得到具有地理坐标、较高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

(一).几何精校正与图像配准
几何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影响几何误差的过程。几何校正分为几何粗校正和几何精校正。几何粗校正是针对引起畸变原因而进行的矫正。

几何精校正
(1).选择地面控制点
(2).建立几何校正模型
地面控制点确定之后,利用图像上的像元坐标(X,Y)及其参考地理坐标(X,Y),选择一个合理的坐标变化函数(即校正)模型,并推算出变换函数。
(3).图像重采样
重新定位后的像元在原图像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即输出图像像元点在输入图像中的行列号不是或不全是正数关系。因此需要根据输出图像上的各像元在输入图像中的位置,对原始图像按一定规则重新采样,进行亮度值的插值计算,建立新的图像矩阵。

(二).图像融合
将低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与高分辨率的单波段影像,重采样生成一幅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遥感的图像处理技术,使得处理后的影像既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又具有多光谱特征。

(三).图像镶嵌与裁剪
镶嵌

遥感卫星影像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