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RPA助力企业财税业务智能化转型

AI和RPA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财税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RPA+AI势必会加速企业财税业务的智能化转型。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深入的应用,但是在企业数据管理和应用领域,特别是在企业内部、外部存在大量数据孤岛的情况下,单独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很容易出现瓶颈。在此背景下,RPA+AI就成为构建新型数字化企业的重要技术选择之一,主要原因在于RPA和AI的结合为企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应用边界扩张。
首先,企业和组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内外部进行更广泛的连接。企业内部存在多个IT系统,但是相互之间是独立运行的,因此很难实现数据互通。而存储在外部的企业资产数据(如发票数据、银行数据、纳税申报数据等)则更难以获取并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RPA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快速地将各个孤立的系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消除数据孤岛,以适应市场和组织的快速变化。
其次,企业越来越重视精细化经营和降本增效,以适应更加严苛的国际竞争环境。RPA技术替代传统人工,可将工作时间延长到每天24小时,将人力资源从低效的、大量重复的工作中释放出来,转而从事具有更高智力附加值的工作。
事实上,RPA+AI已经在国外企业和*等各层级客户中得到了大量成功的应用,这也是最近RPA+AI在国内市场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赋予了RPA新的能力,在多样化数据采集能力、与互联网的连接能力、异构系统变化的感知和自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RPA+AI成为人工智能多元化应用的桥梁。
具体来说,RPA+AI技术能够为智能财税带来哪些更新呢?
首先,财税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RPA在智能财税上应用的基础。目前,企业内部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供应链系统等多出自不同的软件供应商,这就导致将上述不同系统中的数据运用于财税核算成为一项成本高、难度大的工作。而RPA恰好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能够快速、低成本地通过虚拟人工的方式对这些异构系统进行关联,通过业务财税一体化系统,满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需要。
其次,票据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也加速了智能财税的快速发展。能够采集各类票据数据是智能财税发展的前提,RPA在票据采集方面具有非常强大的能力,结合OCR技术、智能捕获、图像识别、文本抽取以及交叉验证等AI技术,可以将各类票据数据获取的准确率提升到近乎100%的水平。
最后,企业对于财税合规性要求的提高使得智能财税成为必然选择。2016年8月,金税三期在全国各企业普及后,我国税收的监管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税收数据在征收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税务部门能够运用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发现企业经营及财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纳税人由于缺少必要的企业内部税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很难适应和达到税务合规性的要求,从而为企业带来了本该避免的财务和税务风险。RPA+AI技术能够方便地连接内外部系统,自动化获取、归集和管理属于企业自身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有效地防范风险,避免因政策理解错误、人员操作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所有企业都面临着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力的压力。在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中,类似费用报销、纳税申报、增值税发票开具、发票验真以及报表统计入账等工作的执行,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处理。特别是那些纳税主体较多的集团型企业,由于纳税申报的数据来源不同(例如,来自财务信息系统、开票软件等),手工操作工作量极大。如今,RPA已广泛应用于手动操作性强、工作重复性高、时间耗费量大的财税工作。RPA将重新定义财税工作的内容,并对员工重新进行分配。RPA利用机器人替代员工,处理大量重复又耗时的工作,从而释放团队的能力,进而提高员工对财税业务流程的认知,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精力专注于那些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工作上。

6.2 RPA助力企业财税业务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