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路由协议学习笔记

一、引入
由于IP地址缺乏,最终IPv4必将过渡到IPv6,而IPv6路由协议也将会取代IPv4路由协议。
二、基本概述
IPv6路由协议共有四种,分别为RIPng,OSPFv3,IPv6-IS-IS和BGP4+。其分类方式与IPv4一致。
备注:在配置IPv6静态路由时,如果指定的目的地址为**::/0(前缀长度为0),则表示配置了一条IPv6默认路由;而IPv6动态路由协议的下一跳是链路本地地址**,因为链路本地地址是由接口的MAC地址经过EUI-64算法得出,其地址是固定的,所以有利于路由表的稳定。
三、RIPng协议
RIPng(RIP next generation,下一代RIP协议)是针对IPv6网络而做出的修改和增强。
修改点如下:

  • UDP端口号,使用UDP的521端口发送和接收路由信息。
  • 组播地址:使用FF02::9作为链路本地范围内的RIPng路由器组播地址;
  • 前缀长度:目的地址使用128b的IPv6地址;
  • 下一跳地址:使用128b的IPv6地址;
  • 源地址:使用链路本地地址FE80::/10作为源地址发送RIPng路由信息更新报文。
    RIPng的工作机制与RIPv2基本相同。
    四、OSPFv3协议
    OSPFv3(OSPF version 3)是应用于IPv6的OSPF协议,与IPv4里用的OSPFv2的协议框架基本相同,比如网络类型、邻居发现和邻接建立机制、协议状态机、协议报文类型等。

在运行机制方面,OSPFv3和OSPFv2相同点如下:

  • 使用相同的SPF算法,根据开销来决定最佳路径;
  • 区域和Router ID的概念没有变化。OSPFv3中的Router ID与Area ID仍然是32b,与OSPFv2完全相同;
  • 相同的邻居发现机制和邻接形成机制;
  • 相同的LSA扩散机制和老化机制;

不同点如下:

  • OSPFv3是基于链路(link)运行,OSPFv2是基于网段(network)运行;
  • OSPFv3在同一链路上可以运行多个实例;
  • OSPFv3是通过Router ID来标识邻接的邻居,OSPFv2则是通过IP地址来标识邻接的邻居;
  • OSPFv3取消了报文的验证;

OSPFv3与OSPFv2中LSA的比较如下:
IPv6路由协议学习笔记
Link-LSA:路由器为每一条链路生成一个Link-LSA,在本地链路范围内传播。每一个Link-LSA描述了该链路上所连接的IPv6地址前缀及路由器的Link-local地址;
Inter-Area-Prefix-LSA:每个Inter-Area-Prefix-LSA包含路由器上的IPv6前缀信息,stub区域信息或穿越区域(transit area)的网段信息,该LSA在区域内传播;

OSPFv3与OSPFv2中的协议报文比较

IPv6路由协议学习笔记
OSPFv3配置示例如下:
IPv6路由协议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