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01
1.OSI七层模型
重点掌握:物数网传表应、每一层对应协议、每一层的作用。
物理层:在一条通信信道上传输原始比特。
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是将一个原始的传输设施转变成一条没有漏检传输错误的线路。数据链路层将真实的错误掩盖起来,使得网络层看不到。为此发送方将数据拆分成数据帧(data frame),然后顺序发送这些数据帧。如果服务可靠,接收方必须正确确认接收到每一帧,即返回给发送方一个确认帧。
网络层:主要功能是控制子网运行,关键问题是如何将数据包从源端路由到接收方。如果太多的数据包同时出现在一个子网中,那么这些数据包彼此之间会相互阻碍,处理拥塞也是网络层的责任。更普遍的是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延迟、传输时间、抖动)也是网络层问题。
传输层:主要功能是接收上一层的数据,在必要的时候将这些数据分割成小单元,然后把这些数据单元传给网络层,并确保这些数据单元正确到达另一端。传输层是真正的端到端层,第1-3层是链式连接的,而第4-7层是端到端的。
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包括对话控制、令牌管理(禁止双方同时执行一个关键操作)、同步功能(在长传输过程中设置一些断点,以便崩溃时恢复继续运行)。
表示层:表示层以下的各层最关注的是如何传递数据,而表示层所关注的是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以一种抽象的方法来定义一种标准编码方法。表示层管理这些抽象数据的数据结构,并允许定义和交换更高层的数据结构。
应用层:包含了用户通常需要用的各种协议。广泛使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万维网的基础。其他协议可用于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以及网络新闻。
2.TCP/IP四层模型
- 网络接口层:有时候也称为数据链路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设备的驱动程序和计算机相应的网络接口卡。
- 网络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如分组的选路。
- 传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和程序细节。
3. OSI与TCP/IP参考模型比较
两者有很多共同点,都以协议栈概念为基础,并且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除此之外,模型中各层功能也大致相似。
两者间的明显区别:OSI模型7层,而TCP/IP只有4层。都有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但其他层不相同。
另一个区别是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领域有所不同。OSI模型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传输层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在网络层只支持一种模式(无连接),但在传输层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