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
文章目录
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作用
2.因特网
定义:全球最大的一个互联网。(Internet)
- 互联网: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internet)
- 网络: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1969年出现分组交换网。
1975年出现互联网。
1983年出现TCP/IP协议。(标志互联网开始)
1985年地区网,由主干网连接起来。(三级网络)
1993美国不负责互联网运营,交给了ISP。 - 因特网协会(ISOC)
3.因特网的组成
-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 对等连接方式(P2P)
每个客户机即是服务器又是客户机(源越多,越快)。 - 因特网的核心
数据交换的方式:
1.电路交换:
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数据不需要写地址,存在占线问题,适用于数据量很大的实时通讯(核心路由器之间可以使用电路交换)。
2.报文交换: - 报文交换时延较长。
3.分组交换:
分组转发:不需要建立连接
发送端(完整的文档叫做报文)–>分组(首部),每个分组走的线路不一定相同(最佳路径),且不占线。
接收端:去首部依次组成数据。 - 路由器的存储转发功能。
- 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问题:时延,开销
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994年4月20日正式接入互联网,具体百科。
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WAN:广域网
MAN:城域网
LAN:局域网
PAN:个人区域网
新的理解:不单单从网络覆盖范围分局域网和* 广域网。应用了广域网技术,就是广域网(ADSL)。
- 局域网:自己购买设备 自己维修 带宽固定 100M 1000M 距离100米以内。
广域网:花钱买服务。 - 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 拓扑结构:
总线型:糖葫芦。
环形:环状连接。
星型:交换机。
树形:根交换机,分支交换机
网状:网状。。
工作方式:资源子网,通信子网,接入网。
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主机在数字信道上的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b/s,kb/s…,
信道:发送端到接收端。
2.带宽:数据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kb/s。
3.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单位:Mb/s…
4. 时延:
发送时延,传播延时,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
5.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满的时候数据量)
6. 往返时间
7.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的七层模型:
- 应用层:能够产生网络流量,能够和用户交互的应用层序。
- 表示层:加密,压缩(开发人员)
- 会话层:服务客户端建立的会话,查木马 netstat -nb(查木马)命令。
netstat /? 查看参数。
木马:远程控制和监控。
病毒:使电脑瘫痪等。 - 传输层:可靠传输建立会话,不可靠传输,流量控制
- 网络层:IP地址,选择最佳路径。
- 数据链路层:数据如何封装,添加物理层地址 MAC
- 物理层:电压, 接口标准
- 网络排错
从底层到高层 - 网络安全和OSI参考模型
- 物理层安全
- 数据链路层安全 ADSL
AP密码 - 网络层安全
- 应用层安全 注入SQL漏洞 上传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