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多劳多得,你能享受到吗?
仔细想想,我从来都是很天真的。
小时候,一直都相信“王子和灰姑娘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中学了,上了政治课,也笃信课本里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然而,工作了十几年后,我忽然开始怀疑了:如果真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我为什么体会不到呢?
举个例子。
我在一家公司做软件开发,这个月我工作25天,晚上老加班到十点(没有加班费),下个月我工作22天,天天下午6点下班,可我两个月的薪水是一样的呀。
你有这种感觉吗?在一家公司里,好像你干多干少,对你每月拿到的薪水没什么影响。这根本体现不出来,多劳多得的分配理念哦。
再举个例子。
任盈盈是公司前台文员,灭绝师太是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经理。两个人都勤勤恳恳工作一个月,任盈盈拿3千,灭绝师太拿3万。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吗?
你说,是我们理解错了,还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错了?
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我特地查了中学政治教科书(信不信由你),重新理解了一下“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体会不到“多劳多得”,然后给出了实现多劳多得的3种策略,最后,畅想了不劳而获的可能性。
一个一个来看。
▼
再理解“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先引用下百度百科对“按劳分配”的解释:
按劳分配(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one's performance),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注意,这里的劳动,是抽象的,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这种劳动,能衡量吗?
不能啊!谁告诉我怎么衡量?
所以,这个按劳分配,就是停留在教科书上的,给我们的安慰剂呀,抚慰曾经年轻的我们热烈躁动渴望平等的心。一旦你出了学校,进了社会,你就会发现,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那么到了社会里,到了市场经济环境下,怎么理解按劳分配呢?
有五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针对企业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对企业是遵循按劳分配原则的。哪个企业付出的劳动数量多,劳动质量好,哪个企业分配到的报酬就多。
第二个层面,是针对劳动的产出的。因为劳动无法衡量,你没法说保洁员的劳动就比谈判官的低十等,对吧。你也没法说前台文员的劳动就比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的劳动低人一等,对吧。所以,只能拿劳动的产出物来衡量。比如一家农产品企业生产土豆,那就拿你产出的土豆的数量和价值说话;另一家汽车企业生产电动轿车,那就拿你产出的电动轿车的数量和价值说话。
这两个层面,都是针对企业来讲的。两者结合,企业赚钱多少,是遵循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的。
第三个层面,是针对个体的。个体的按劳分配,直接体现在劳动分工上。分工直接决定劳动回报的基数。比如前台文员和内容总监,就是分工不同,前者可能每月3千块,后者可能每月5万块。至于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同分工之间,不具可比性,谈不上的,谈不到的,没法谈的。
第四个层面,是针对同一分工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也就是说,大家相互之间要比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必须建立相同分工的基础上。在相同分工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的劳动质量和劳动产出比较高,那他就应当获得比别人高的报酬。所以,相同分工,应当以结果为导向来评估绩效调整员工报酬。
第五个层面,是个体的多劳多得。即我一个人,作为公司员工,应该多劳多得。但实际上呢,个人劳动量增加,产出量增加,并不一定能够多得。就像本文一开始的第一个例子那样。
这就是我理解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5个层面。
现在我们可以说说为什么大部分人体会不到多劳多得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以企业为单位的,雇员多劳之后创造的价值,流向了企业经营者,因此雇员体会不到多劳多得。
这是一般性规律,实际上,对我们个人来讲,想要多劳多得,还是有不少策略的。
▼
走向多劳多得的3种策略
再理解“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时,我们说,在当今市场环境下,这个原则是以企业为单位发生效用的。所以,如果想要多劳多得,第一个策略就是:拥有一家企业。
一家软件公司,一家旅游公司,一家短视频公司,一家建筑公司,一家自己的饭馆、服装店、妇婴用品店、理发店、猫舍……无论行业、大小,你是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合伙人,就可以享受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第二种多劳多得的策略是:从事按照结果进行提成的职业。房产销售、猎头顾问、计件手工艺者、贴瓷砖、漆工等等都是这样的职业。比如房产销售和猎头顾问,每完成一单,就可以根据销售额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这样子,就可以实现多劳多得。很多猎头顾问年收入破百万,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第三种多劳多得的策略是:自由职业。也就是说,我不受雇于企业,绕过企业,直接向客户提供服务。比如自由培训师,多讲一次课,多一次收入,收入和付出,是线性的,有足够多的付出,就有足够多的收入,所以做得好的培训师,年收入都在百万以上。
目前我是自由职业,算是体会得到多劳多得是怎么回事。
▼
如何不劳而获
我们在前面讨论的,都是劳动所得。劳动所得,要求我们付出劳动和时间,才能获得收入。这是大部分人获得收入的方式。实际上,还有两种获得收入的方式:
资本所得
权力所得(权力可以对资产进行再分配)
资本所得和权力所得,在发生的那一刻,看起来似乎不需要劳动,有点像不劳而获。
比如,持有某家公司的股票;比如,买理财产品;比如,借贷给别人;比如,官员运用权力强制再分配他人资产,企业经营者利用权力再分配企业利润。
但实际上,资产所得之资产,是拥有者之前付出劳动的结果。权力所得之权力,是拥有者之前付出代价的结果。而且,这两种方式,在获得收入的同时,也需要承担随之而来的风险——这些风险,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承受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这两种获得收入的方式,是前期投入成本的滞后回报,并非不劳而获。这也是市场所遵循的价值交换规律:你要获得一定量的价值,必然要付出你的价值(成本)来交换。
所以,别痴心妄想啦,真正的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