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带宽、延迟、时延带宽积、丢包率、吞吐量
1. 速率
速率(数据率,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
- 单位时间(秒)传输信息(比特)量
- 单位:b/s(bps)、kb/s、Mb/s、Gb/s
- k=103、M=106、G=109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2. 带宽
“带宽”原本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网络的“带宽”通常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bps)。
常用的带宽单位:
kb/s(103 b/s)、Mb/s(106 b/s)、Gb/s(109 b/s)、Tb/s(1012 b/s)
3. 延迟/时延(delay或latency)
分组在路由器缓存中排队
- 分组到达速率超出输出链路容量时,发生丢包
- 分组排队,等待输出速率可用时,发生时延
4. 四种分组延迟
dnodal = dproc + dqueue + dtrans + dprop
dproc:节点处理延迟(nodal processing delay)
- 差错检测
- 确定输出链路
- 通常<msec
dqueue:排队延迟(queuing delay)
- 等待输出链路可用
- 取决于路由器拥塞程度
dtrans:传输延迟(transmission delay)
- L:分组长度(bits)
- R:链路带宽(bps)
- dtrans = L/R
dprop: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
- d:物理链路长度
- s:信号传播速度(~2×108 m/sec)
- dprop = d/s
排队延迟:
R:链路带宽(bps)
L:分组长度(bits)
a:平均分组到达速率
流量强度(traffic intensity) = La/R
- La/R ~ 1:平均排队时延很小
- La/R -> 1:平均排队时延很大
- La/R > 1:超出服务能力,平均排队时延无限大
5.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bits) = 传播时延 × 带宽 = dprop × R
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 丢包率
丢包率 = 丢包数/已发分组总数
7. 吞吐量/率(Throughput)
吞吐量:表示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传送数据速率(b/s)
- 即时吞吐量:给定时刻的速率
- 平均吞吐量:一段时间的平均速率
瓶颈链路(bottleneck link):端到端路径上,限制端到端吞吐量的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