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就是全心全情投入
如果一件事不值得全心全情投入,就不要投入。
段正淳对每一个女人时,都是情真意切,当时也是只想着眼前一人,跟每个女人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全身心投入感情的。
“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这是丰子恺对李叔同生平的勾勒。
沈从文转业虽然在许多人看起来像是“逼上梁山”,但对他来说却并非全然没有准备。早在1932年写作的《从文自传》时,他记述自己的童年,就已在追问:“为什么雕佛像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他在1961年的一篇未完稿中说道:
我从这方面对这个民族在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各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抽象的抒情》)
源律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吗?”大珠慧海禅师回答说:“用功。”问:“如何用功?”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问:“一切人都是这样,跟大师您用功一样吗?”禅师回答:“不同。”问:“怎么不同?”禅师答道:“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同。”律师至此无话可说。
我们工作时不能投入,百种需索。生活时不能全情,千般计较。
“快写快写,唉,这件裙子不错唉。”
“不要看我,赶紧写作业!“哎哎哎,你倒是放大招啊!”
一边玩手机,一边催孩子写作业,似乎是很多家长的常态,但殊不知,这部手机正是让孩子分心的罪魁祸首!
今天开始,练习全心全情投入,与烦恼和浪费断舍离。
关联阅读:《目标、泳道、时序管理三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