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踏入神的领域
人的头脑越空虚,就越不愿意填满它,这是不受普遍规律支配的唯一例外。——陀思妥耶夫斯基《鳄鱼》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
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
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思量[只买现在需要使用的东西。以后需要的,留到以后再买。],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这就是断舍离的最终阶段。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人很容易因为习惯了某件事而感觉麻痹,这实在是很可怕。
只有把不需要的东西丢出家门[丢掉有很多方式,比如扔到垃圾堆、卖给二手店、卖给废品回收站、送给朋友、捐赠给贫困地区,等等。],这才算是断舍离里的收拾。
要记住,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行动才是一切,靠自己。]的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收拾屋子就是驱邪!打扫就是净化!
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时,要说“请收下”,不能说“给你”。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但凡自我启发的励志书里,都会重复地告诉人要成为活在当下,能够立刻付诸行动的人。
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断舍离,从整理房间、清理屋子、改善人际关系、改变心态,到养成活在当下的习惯,提升自己的气场,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在处理物品的时候,环境会影响我们心情,好心情带来好运气。因此,断舍离有三个境界:现象世界(行动)–>领悟世界(自律)–>神的领域(运气)。既然断舍离可以帮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什么不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