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老师备课来说,这句话也成立。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题图: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本文首发于少数派平台,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以获取链接)

需求

作为老师,备课是一件日常工作。

有人可能觉得准备一门新课,确实需要花很多时间。一旦内容成型,讲了一轮之后,下次讲课就可以“按下重播键”,把 PPT 重新念一遍,根本费不了多少力气。

作为懒人,我着实很羡慕那种理想状态。如果有这种一劳永逸的课程,请告诉我。可惜我自己的课,却从来不是那么讲的。

我教的是技术类内容。2009 年开始给本科生上课,到现在 11 年了。09 年时候的前沿技术,到了今天已司空见惯。如果把当年的讲义直接拷贝来使用,我反正是不敢上讲台的——丢不起那个人。

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也在发生变化。2012 年的时候,我讲信息系统开发,很多例子还可以用电脑硬件打比方。因为当时的大学生们熟悉电脑,至少大概了解自己的电脑有多大的内存和硬盘。今天很多学生,每天只是抱着个智能手机搞定一切。你问他电脑的内存有多大?他告诉你说 512G 。不了解内情的,还以为他是专门从事数字货币挖矿业务的土豪呢。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授课的内容和方式就得不断变化,与时俱进。因此备课这事儿,是不能偷懒的。在面对每一届学生的时候,都得不断调整。

这谈何容易?

痛点

《我爱我家》里面,傅明老人提到自己对电脑的需求,说要把一家人犯的错误都记下来,等到批评教育的时候,可以打开电脑信手拈来。从而避免想批评晚辈,却想不起来具体事例的尴尬。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这虽然是个喜剧里面的桥段,但是却有现实的意义。就是我们想要论证某个观点的时候,例子并不一定是现成的。

老师讲课也是一样。在现场,你发现学生对于某个概念不是很理解,于是试图打个比方,来帮助他。结果搜肠刮肚,就是找不出来合适的比方。有的时候类比的结果,是学生更加茫然。

那么下一轮备课的时候,你肯定是希望找到更合适的比方,以便破除尴尬,让你的讲解更为生动流畅。可是你明明记得自己曾经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曾经想起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恰当比方,却就是想不起来了。

另外注意我上面这段话,其实包含了一个隐含条件,就是你下一轮备课(也许相隔了整整一年),你还能记得起来一年前自己课上遭遇的问题,并且着手去应对。

能有如此准确记忆的人,其实并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到了课堂上,幻灯翻到了那一页,才发现“船到江心补漏迟”。

分析

问题出在哪儿呢?

其实教师备课的时候,遭遇的最大问题,是“上下文”的错位。

你积累内容的时候,可能并不需要这些内容。等到你需要使用这些内容的时候,却根本找不到它们。因为它们并没有形成一张网络紧密连接,让你可以通过上下文有效联想到它们。它们是零散的,满地都是,你慢慢找好了。运气好的话,总会效率低下地最终找到。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而你准备讲义和幻灯的时候,面对的只是一篇文稿,或者一份 PPT,之前课程讲解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思考等等,全都不在这里。你想要透过幻灯上的寥寥数语,试图回忆起来学生当时的反馈。这任务难度确实有点儿太高了。

所以,看似讲课的时候,教师只是非常潇洒地拿着一个 U 盘拷个 PPT,然后就侃侃而谈。实则这背后,应该是一套系统在发挥作用。

包括但不限于:

  • 资料采集

  • 资料整理

  • 撰写文稿

  • 设计大纲

  • 幻灯制作

  • 反馈记录

  • 项目管理

尝试

从教这些年里,我也曾尝试过用不少工具来完成备课中的上述任务。

例如,从系统自带的资源管理器(或者 macOS 下面的 Finder)一直用到 DevonThink,用来采集图片、文本片段、视频、文档等资料。

用印象笔记, Bear, Milanote 等来整理笔记项目。

使用 Word, Scrivener, Ulysses 来撰写文稿。

利用幕布、workflowy, dynalist 来制作大纲。

用 Powerpoint, Keynote, Prezi, iMindmap……直到 Markdown 文档,来制作幻灯。

用 org-mode, Bear, Notion 来做反馈记录。

用滴答清单和 Trello 来做项目管理。

但是,实话实说,这些工具用来备课,效果总是不大好。

这里所谓的效果不好,并不是指这些工具本身不好用。恰恰相反,上述工具列表中,许多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优秀应用。

按照 UNIX 系统的设计思路。每个应用,应该在某个方向上做到极致,然后把不同的应用配合起来, 形成1+1>2的效果。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从道理上讲,这没有问题。但是在实践中,不容易实现。

因为工具的切换,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当你完成某个任务,需要连续通过若干个工具配合时,成本其实很高。

例如后一个工具不一定支持前一个工具的导出内容,那就会使得配合无从谈起。

这直接导致了,我本来就是想轻松写文章和备课,却把格式的转换和自动化脚本钻研得颇为深入。

这算是收获了一种副产品吧,不过代价实在太高了。

而即便通过 Markdown 这样的通用格式,把工具间配合能力打通。你依然有可能因为需要打开额外的工具而产生怠惰,结果该干的事情,被拖延,或者干脆忽略。

例如我课后本来是应该认真记录反馈的。但是我真的懒得记。我记录的时候,怎么描述“第 28 页幻灯这个位置图片换一张”,或者“第 40 页这里,视频太长需要剪短”?如果用页码,那么一旦我对幻灯进行修改,页码就都无效了;可如果采用的是上下文的详细描述,那就得写不少字了。

而且这种反馈,即便是能够记录下来,真正动手去做,恐怕真得拖到下一轮教学(毕竟这一轮已经过去,人得往前看啊)。到那时候,想把散落在不同工具里面的内容链接起来,并不容易。而且你到时还能否记得,当时是否进行了修改?各种版本该以哪个为准继续改动?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让你无所适从。能深入钻进去重新弄清楚来龙去脉的情况很罕见。即便做了,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问题真的无解吗?

不。

因为 Roam Research 出现了。

新方法

Roam Research 的主要特点,我在《Roam Reserach 到底好在哪儿?》一文中,已经为你介绍过了。咱们简单归纳一下要点:

  • 双向链接。

  • 可以链接到 block 单位。

  • 开放便捷的汇入和导出。

  • Web 界面,跨平台。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特点可以怎样帮助你更轻松高效地完成备课任务。

首先是资料的采集。

Roam Research 支持 Markdown 与 JSON 格式数据的导入。因此许多第三方平台都能自动导出到 Roam Research ,并且保持同步。

例如我最常用的 Readwise 。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Readwise 支持的导入内容渠道非常多。至今为止,我也没能开发使用全部的功能。但是对我来说,这些已经足够用了。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在 Kindle 电子书, Instapaper, Pocket, Medium,甚至是网页上面做标注(利用 Hypothes.is),Readwise 都可以把它们同步汇入到我的 Roam Research 里面。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而且汇入的每一则高亮或者笔记,都有完整的元数据信息。例如采集渠道、原始网址、获取时间、资源类型等等。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由于信息的完整性,你整理起来就可以特别轻松,按照 Tiago Forte 提出的“渐进式总结”方法,可以从中抽取重点,添加标记,并且可以利用卢曼的 zettelkasten 方法,将其与笔记盒里面已有内容建立关联。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这里我圈画出 zettelkasten 这个单词,然后这则笔记就立即与 8 月 3 日的一则笔记当中的段落建立了链接。这可以算成是一种惊喜的意外发现(serendipity)。

实话实说,尽管才过去一个多月,我已经完全忘记了当初自己写过这样一段话了。

想想看,如果你平时积累资料能够这样被钩沉和发现,是不是很能提升你记录内容的意愿?并且提升效率呢?

对于文稿的撰写,完全不需要离开 Roam Research 的环境。而且有意思的是你可以选择把某份材料的链接或者是内容嵌入摆放,然后利用大纲工具的特点,方便排布。

至于大纲,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因为 Roam Research 本身就是基于大纲的。

而有意思的是,因为 Roam Research 的导出内容是 Markdown,所以我原先为你介绍过的《如何用 Markdown 做幻灯?》在这里完全适用。靠着用Keyboard Maestro编写的脚本,你甚至可以一键把当前的大纲转换成为漂亮的 Reveal.js 幻灯,就像这个样子。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对于课堂的反馈,我可以用另一个 Page 作为索引,把每次课的幻灯,课后的反馈都放在一起。而且利用链接,直接把需要改进的地方标示出来。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从图中,你可以看到,这开学第一课,原本可能多么狼狈。Reveal.js 幻灯无法正常本地播放,教室机器又没有联网,而且病毒还把我的优盘数据都给弄没了。

可是我为什么非常明智地带着一台刚好同步了数据笔记本电脑去了教室呢?

因为在我的课前准备模板中,有个任务列表,是这样的: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我平时不可能自己记住这么多琐碎的事项。但是没关系, Roam Research 的任务管理功能都能帮我记住。每完成一项就挑勾,那么许多可能发生的问题就被消弭于无形了。

这里,是我第二课课前准备部分完成后的效果: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这里的链接,都是可以直达大纲形式幻灯的具体对应位置的,找起来非常方便。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而且 Roam Research 的双向链接,使你可以在后面浏览和修改幻灯源文件(大纲模式)的过程中,看到引用次数标记。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点击就可以看到与之相关的课前准备或者课后回顾上下文,使得你立即就明白后面该如何更好地迭代修改。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而且在索引页面上选择对应的标记,就可以只显示未完成的任务。这样就可以让你更轻松地聚焦,降低焦虑感。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只看已完成的任务。总结经验,顺便增加一些成就感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小结

以上是我使用 Roam Research 进行备课的心得。

简单回顾一下, Roam Research 可以一站式帮助我们完成以下备课中的资料采集和整理、文稿撰写、大纲设计、幻灯制作、反馈记录和项目管理任务。

我把上述经验,分享给同样热爱教学工作的你。希望对你的备课效率提升,能有一些帮助。

顺祝节日快乐!

感觉有用的话,请点“在看”,并且把它转发给你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视频号已经上线,发布了教程和经验分享视频,欢迎关注。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玉树芝兰”,第一时间免费收到文章更新。别忘了加星标,以免错过新推送提示。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如果你希望能与其他热爱学习的小伙伴一起讨论切磋,答疑解惑,欢迎加入知识星球。

如何用 Roam Research 备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