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 一文带你理解容器镜像
这篇文章介绍了容器与镜像的概念、容器的生命周期、项目架构以及容器与 VM 之间的区别等。希望你带着如下的问题去学习
- 什么是容器与镜像?如何构建容器与镜像
- 容器的生命周期
- 容器项目的架构
- 容器 VS.VM
什么是容器?
容器,是一个视图隔离、资源可限制、独立文件系统的进程集合。
- 视图隔离 如能看见部分进程,独立主机名等等
- 控制资源使用率-如2G内存大小,CPU使用个数等等
在介绍容器的具体概念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进程的。
首先,当我们登录到操作系统之后,可以通过 ps 等操作看到各式各样的进程,这些进程包括系统自带的服务和用户的应用进程。那么,这些进程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 第一,这些进程可以相互看到、相互通信
- 第二,它们使用的是同一个文件系统,可以对同一个文件进行读写操作
- 第三,这些进程会使用相同的系统资源
这样的三个特点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 因为这些进程能够相互看到并且进行通信,高级权限的进程可以攻击其他进程;
- 因为它们使用的是同一个文件系统,因此会带来两个问题:这些进程可以对于已有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具有高级权限的进程可能会将其他进程的数据删除掉,破坏掉其他进程的正常运行;此外,进程与进程之间的依赖可能会存在冲突,如此一来就会给运维带来很大的压力;
- 因为这些进程使用的是同一个宿主机的资源,应用之间可能会存在资源抢占的问题,当一个应用需要消耗大量 CPU 和内存资源的时候,就可能会破坏其他应用的运行,导致其他应用无法正常地提供服务。
针对上述的三个问题,如何为进程提供一个独立的运行环境呢?
- 针对不同进程使用同一个文件系统所造成的问题而言,Linux 和 Unix 操作系统可以通过 chroot 系统调用将子目录变成根目录,达到视图级别的隔离;进程在 chroot 的帮助下可以具有独立的文件系统,对于这样的文件系统进行增删改查不会影响到其他进程;
- 因为进程之间相互可见并且可以相互通信,使用 Namespace 技术来实现进程在资源的视图上进行隔离。在 chroot 和 Namespace 的帮助下,进程就能够运行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下了;
- 但在独立的环境下,进程所使用的还是同一个操作系统的资源,一些进程可能会侵蚀掉整个系统的资源。为了减少进程彼此之间的影响,可以通过 Cgroup 来限制其资源使用率,设置其能够使用的 CPU 以及内存量。
那么,应该如何定义这样的进程集合呢?
其实,容器就是一个视图隔离、资源可限制、独立文件系统的进程集合。所谓“视图隔离”就是能够看到部分进程以及具有独立的主机名等;控制资源使用率则是可以对于内存大小以及 CPU 使用个数等进行限制。容器就是一个进程集合,它将系统的其他资源隔离开来,具有自己独立的资源视图。
容器具有一个独立的文件系统,因为使用的是系统的资源,所以在独立的文件系统内不需要具备内核相关的代码或者工具,我们只需要提供容器所需的二进制文件、配置文件以及依赖即可。只要容器运行时所需的文件集合都能够具备,那么这个容器就能够运行起来。
什么是镜像?
综上所述,我们将这些容器运行时所需要的所有的文件集合称之为容器镜像。
那么,一般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构建镜像的呢?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采用 Dockerfile 来构建镜像,这是因为 Dockerfile 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语法,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描述构建的每个步骤。当然,每个构建步骤都会对已有的文件系统进行操作,这样就会带来文件系统内容的变化,我们将这些变化称之为 changeset。当我们把构建步骤所产生的变化依次作用到一个空文件夹上,就能够得到一个完整的镜像。
changeset 的分层以及复用特点能够带来几点优势:
- 第一,能够提高分发效率,简单试想一下,对于大的镜像而言,如果将其拆分成各个小块就能够提高镜像的分发效率,这是因为镜像拆分之后就可以并行下载这些数据;
- 第二,因为这些数据是相互共享的,也就意味着当本地存储上包含了一些数据的时候,只需要下载本地没有的数据即可,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 golang 镜像是基于 alpine 镜像进行构建的,当本地已经具有了 alpine 镜像之后,在下载 golang 镜像的时候只需要下载本地 alpine 镜像中没有的部分即可;
- 第三,因为镜像数据是共享的,因此可以节约大量的磁盘空间,简单设想一下,当本地存储具有了 alpine 镜像和 golang 镜像,在没有复用的能力之前,alpine 镜像具有 5M 大小,golang 镜像有 300M 大小,因此就会占用 305M 空间;而当具有了复用能力之后,只需要 300M 空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