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反思——流程的需求分类

工作流作为近几年以来热门的话题,已经在诸多信息化系统中得到了应用,但使用的结果不尽人意。上一篇文章分析了用不起来的原因,本文将直接对客户需求进行分类分析,下一篇将对这些分类进行分析,了解一下客户的真实需求所在。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流程可谓是无处不在,随便看几个流程图如下。

 工作流反思——流程的需求分类

 

 

既然流程无处不在,那么需求自然很容易从IT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从流程需求的大范围上来讲,可以按照如下分类进行划分。

分类

描述

实时性

业务复杂度

人工参与

接口要求

实时流程

是指用在工业实时监控类的生产系统的流程,例如生产线控制、SCADA系统等

极高。

能否在设计的响应范围内完成任务是该类流程的主要衡量标准

较低。

业务一般非常固定,修改频率低

较少。

自动化程度最高,人工参与节点很少

主要与工控类软件进行接口完成大多数的业务逻辑。少量与业务类和管理类系统接口,主要完成定义、监控和管理分析等功能

业务流程

是指用在单位业务系统之内的流程,例如设备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用电MIS等

一般。

该类业务需要及时响应即可

高。

一个单位最复杂的业务往往存在于其业务系统中,而业务流程正是各类复杂业务的集中体现。该类流程业务虽然复杂,但是规则性很强

较多。

多数节点都需要人工交互。由于规则性强,人工交互中的意外干预较少

非常复杂。不仅要与工控类、业务应用进行接口,还要与管理系统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力

管理流程

是指完成人工参与的一系列管理业务,例如OA、HR等

最低。

基本没有实时性要求

较高。

管理流程虽然繁琐,但是业务逻辑比起业务流程来讲要简单许多,因为其大部分的逻辑判断都由人工来完成,流程自身无法判断

最多。

管理流程所有节点都需要人工参与,相对前两种流程,规则性最差,人工意外干预很多,需要具备很强的规则外处理能力

比较简单。主要都是与管理类应用的交互,少量需要从业务类应用中获取数据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godwar/archive/2007/10/21/93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