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OSI 七层协议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应用层 ( application-layer )
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应用层协议
域名系统DNS,支持万维网应用的 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 SMTP协议等等。
传输层 ( transport layer )
负责向两台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传输层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网络层
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
数据链路层
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总是在一段一段的链路上传送的,这就需要使用专门的链路层的协议。 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 IP 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主要是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两种。
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帧。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物理层
在物理层上所传送的数据单位是比特。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的作用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如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根据信号中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或连续信号)和数字信号(或离散信号)。
根据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通信可划分为单向通信(或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或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