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ARP协议,DNS协议和ICMP协议)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协议):负责两个相邻设备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和识别
一、以太网的帧格式
-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指网卡的硬件地址(也叫MAC地址),长度是48位(6个字节),是在网卡出厂时固化的。
- 帧格式类型的字段有三种值,分别对应IP,ARP,RARP.
- 帧尾是CRC校验码.
二、MAC地址
- 含义:媒体访问控制,或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
- 用途: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相连的节点。
- 组成:6个字节,一般用16进制数字加上冒号的形式来表示。(比如:08:00:27:03:fb:19)
- 在网卡出厂时就确定了,不能修改,mac地址通常是唯一的(虚拟机中的mac地址不是真实的mac地址,可能会冲突,也有些网卡支持用户配置的mac地址)
三、MAC地址和IP地址的比较
IP地址描述的是路途的起点和终点,MAC地址描述的是路途中每一个区间的起点和终点。
四、MTU(最大传输单元)
- 以太网帧中的数据长度规定最小46字节,最大1500字节,ARP数据包的长度不够46字节,要在后面补填充位。
- 不同的网络类型有不同的MTU.
- 如规一个数据包从以太网路由到拨号链路上,数据包长度大于拨号链路的MTU了,则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分片。
- 不同的数据链路层的MTU是不同的。
1.MTU对IP协议的影响
- 将较大的IP包分成多个小包,并给每个小包打上标签。
- 每个小包IP协议头的16位标识(id),都是相同的。
- 每个小包的IP协议头的3未标志字段中,第2位置为0,表示允许分片,第3位来表示结束标记。(当前是否是最后一个包,是为1,否则为0)
- 到达对端时再将这些小包,会按顺序重组,拼装到一起返回给传输层。
- 一旦这些这些小包中任意一个小包丢失,接收端的重组就会失败,但是IP层不会负责重新传输数据。
2.MTU对UDP的影响
网络层分包主要对UDP分片
- 一旦UDP携带的数据超过1472(1500-20(IP首部)-8(UDP首部)),那么就会在网络层分成多个IP数据报。
- 这多个IP数据报中有任意一个丢失,都会引起接收端网络层重组失败,那么就意味着,如果UDP数据报在网络层被分片,整个数据丢失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3.MTU对TCP的影响
TCP分包主要在传输层。
- TCP的一个数据报也不能无限大,还是受限于MTU,TCP的单个数据报的最大消息长度,称为MSS(Max Segment Size)
- TCP建立连接的时候,通信双方会进行MSS协商
- 最理想的情况下,MSS的值正好是IP不会被分片处理的最大长度。
- 双方在发送SYN的时候会在TCP的头部写入自己能支持的MSS值。
- 然后双方得知对方的MSS之后,选择较小的做为最终的MSS
- MSS的值就是在TCP首部的40字节变长选项中(kind=2)
五、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1.ARP协议的协议格式
2.ARP协议的作用
ARP不是一个单纯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而是一个介于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的协议。
ARP协议建立了主机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3.ARP协议的工作流程
源主机发出ARP请求,假如询问“IP地址是192.168.0.1的主机的硬件地址是多少”,并将这个请求广播到本地网段。
目的主机接收到广播的ARP请求,发现其中的IP地址与本机相符,则本机就发送一个ARP应大数据包给源主机,将自己的硬件地址(MAC地址)写在应答包中。
每一台主机都维护一个ARP缓存表,可以用arp -a命令来查看,缓存表中的表项有过期时间(一般20分钟),如果过了这个时间,则该表项失效,下次好药发ARP请求来获得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六、DNS(Domain Name System)
1.什么是DNS ?
DNS是一整套从域名映射到IP的系统。
2.分布式DNS ?
分布式DNS服务器的特点
安全性:即使根服务器出现问题,分布在下面的DNS解析器还是可以使用的。
速度快:传输的速度快,效率高。
分摊压力:每个DNS都是独立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根服务器分摊压力。
3.域名简介
域名:用来识别主机名称和主机所属的组织机构的一种分层结构的名称。域名之间用“.”连接。
比如:www.baidu.com
com:一级域名,表示这是一个企业,同级的还有“net”(网络提供商),“org”(非盈利组织),“cn”(中国),“us”(美国).
baidu:二级域名,公司名
www:只是一种习惯用法。之前人们在使用域名时,往往命名类似于ftp.xxx.xxx/www.xxx.xxx这样的格式,来表示主机支持的协议。
4.域名解析过程
比如:浏览器中输入url之后发生的事情?
分析:https://blog.****.net/ZY_20181010/article/details/81698641
七、ICMP协议(网际控制信息协议)--->网络层协议
1.ICMP的协议格式
2.ICMP协议的功能:
- ICMP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 确认IP包是否能成功到达目标地址。
- 通知在发送过程中IP包被丢弃的原因。
- ICMP也是基于IP协议的,所以是网络层协议。
- ICMP只能搭配IPv4 使用,如果是IPv6的情况下,需要的用ICMPv6.
1)ping 命令
格式:ping + 域名(不是URL)
ping 命令不光能验证网络的连通性,同时也会统计响应时间和TTL(IP协议中的最大报文生存周期)。
ping命令会先发送一个ICMP Echo Request给对端;对端接收到之后,会返回一个ICMP Echo Reply;
注意:ping 基于ICMP,在网络层,而端口号是传输层的内容,所以ping 没有端口。
2)traceroute命令
基于ICMP协议实现,能够打印出可执行程序主机,一直到目标主机之间经历多少路由器。
3)NAT IP
在NAT路由器内部,有一张自动生成的,用于地址转换的表。
4)NAPT (使用IP +port来判断将数据包发送给哪个局域网的主机)
5)NAT技术的缺陷
无法从NAT外部向内部服务器建立连接。
转换表的生成和销毁都需要额外开销。
通信过程中一旦NAT设备异常,即使存在热备,所有的TCP连接也会断开。
6)NAT和代理服务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