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南向接口协议(四)——NetConf协议
文章目录
1 什么是NetConf协议
netconf协议最早被作为网管协议被提出来的,与SNMP网管协议相比较:
SNMP的优势在于网络设备的监测,在大规模网管应用中有很大不足,正是针对这种不足之处,提出了NETCONF协议。
总结:
- 新一代网管协议
- 网络配置协议NETCONF(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提供一套管
理网络设备的机制 - 2003年成立了NETCONF工作组,2011年更新版的RFC 6241发布
- NETCONF协议虽然是多个SDN控制支持的南向协议,但是他无法指导交换机进行数据转发,它与OF-Config OVSDB协议类似,是一种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协议
NETCONF协议优点(与SNMP比较):
2 NetConf协议的其他特点
- 区分配置数据和状态数据,提供不同的操作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
- 配置数据(configuration data):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的数据;
- 状态数据(state data):反映设备状态的数据。
- 存在多个配置数据库
说明: - Running数据库代表目前在设备上运行的配置,这个配置数据库一般提供持久化操作的指令。例如思科交换机可以通过copy命令将当前的running配置保持到startup配置,用于设备重启后的配置恢复
- NETCONF可以支持candidate,就相当于多了一个闲置的练手数据库,可以在candidate配置数据库上进行反复配置,直到得到想要的结果,然后用commit操作将candidate的配置覆盖running配置数据库
- 另外可以通过copy-config命令将running配置覆盖startup配置数据库。
3 NETCONF协议框架
3.1 NETCONF传输层
- 为NETCONF连接提供可靠的***发送机制
- 提供了认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保障
- SSH作为其承载协议
当一个安全连接建立后,客户端和服务端会通过hello消息,进行一次NETCONF消息交互
3.2 NETCONF消息层(采用RPC协议)
- 采用基于RPC的通讯机制;
- <rpc>:请求
- <rpc-reply>:响应
再交换过hello消息后,NETCONF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rpc消息对服务端的设备进行配置管理,服务端对每个rpc请求发送rpc-reply进行回应
3.3 NETCONF操作层(NETCONF核心)
提供对数据库信息的获取、配置、复制和删除等功能
3.4 NETCONF内容层
4 操作举例
4.1 <get-config>
- 控制器通过RPC请求,获取交换机的配置信息,
- 从RPC请求的XML文档可以看出,标签标识消息层的rpc请求,get-config标签代表操作层的操作。running标签说明操作的对象是running数据库
- 从RPC响应的xml文档可以查看,所获取的交换机的datapath-id,所连接的控制器角色,ip和端口号等信息
4.2 <edit-config>
edit-config操作对目标数据库进行编辑,操作的属性主要包括 create replace replace merge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