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测试方法三(因果图法)
简介
从用自然语言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或程序状态的改变),可以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因果图法即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石川图或鱼翅图,它是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提出的一种通过带箭头的线,将质量问题与原因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是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
作用
因果图法是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输入条件组合的测试方法,根据输入条件的组合、约束关系和输出条件的因果关系,分析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涉及的各种组合情况。因果图法一般和判定表结合使用,通过映射同时发生相互影响的多个输入来确定判定条件。因果图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采用因果图法能帮助我们按照一定的步骤选择一组高效的测试用例,同时,还能指出程序规范中存在什么问题,鉴别和制作因果图。
因果图法着重分析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每种组合条件就是“因”,它必然有一个输出的结果,这就是“果”。
基本步骤
利用因果图导出测试用例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原因是输入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结果是输出条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并赋予一个标识符,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2)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条件或限制条件。
3)对需求加以分析并把它们表示为因果图之间的关系图。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将判定表的每一列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应用的范围
更复杂的条件组合,2^n,n比较多的时候
3. 步骤
1) 根据程序规格说明书描述的语义内容,分析并确定“因”和“果”;
2) 将“因”和“果”表示成 “因果图”;
3) 在因果图上使用若干个约束符号来标明约束条件;
4) 将得到的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 为判定表中每一列所表示的情况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4. 案例
以中国象棋中马的走法为例子,具体说明:
1、如果落点在棋盘外,则不移动棋子;
2、如果落点与起点不构成日字型,则不移动棋子;
3、如果落点处有自己方棋子,则不移动棋子;
4、如果在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有棋子(绊马腿),则不移动棋子;
5、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无棋子,则移动棋子;
6、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棋子 (非老将) ,则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
7、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老将,则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游戏结束。
案例分析--因果图
1) 根据程序规格说明书描述的语义内容,分析并确定“因”和“果”;
原因:
1、 落点在棋盘外;
2、 不构成日字;
3、 落点有自方棋子;
4、 绊马腿;
5、 落点无棋子;
6、 落点为对方棋子;
7、 落点为对方老将。
结果:
21、 不移动;
22、移动;
23、移动己方棋子消除对方棋子;
24、 移动并战胜对方。
2) 将“因”和“果”表示成 “因果图”,并标明约束条件;
3) 将得到的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11这个结点称做中间结点,是为了让因果图的结构更加明了,简化因果图导出的判定表。分析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只有1、2、3、4都不成立时,产生11,跟5、6、7结合分别得出22、23、24三个结果;
不管5、6、7哪个成立,只要1、2、3、4有一个成立,就产生结果21;再加上落点有自方棋子的状况。
可以得到判定表如下:
进一步分析,将各种不可能产生的组合情况,取消掉,图中用灰色表示。这些都是之前没有写的一些约束条件导致的。比如落点在棋盘外,那么落点就不可能在对方棋子上了。
4) 为判定表中每一列所表示的情况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5. 总结
因果图常和判定表结合起来使用,先用因果图后用判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