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模式
一、什么是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专门负责将大量有共同接口的类实例化。工厂模式可以动态决定将那个类实例化,不必事先知道每次要实例化那个类。工厂模式有一下几种形态:
①简单工厂模式:又称为静态工厂方法模式,是不同的工厂方法模式的一个特殊实现。在简单工厂模式中,一个工厂类处于对产品类实例化的中心位置上,它知道每一个产品,他决定那个产品类应当被实例化。这个模式的优点是允许客户端相对独立于产品创建的过程,并且在系统引入新产品的时候无需修改客户端,也就是说,它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开闭”原则。但这个模式的缺点是对“开闭”原则的支持不够,因为如果有新的产品加入到系统中去,就需要修改工程类,将必须的逻辑加入到工厂类中。
②工厂方法模式:又称多态性工厂模式或虚拟构造子模式。它的用意是定义一个创建产品对象的工厂接口,将实际创建工作推迟到子类中。在工厂方法模式中,核心的工厂类不在负责所有的产品的创建,而是将具体的创建的工作交给到子类去做。这个核心类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抽象工厂角色,仅负责给出工体工厂子类必须实现的接口,而不是接触哪一个产品类应当被实例化这种细节。这种进一步抽象化的结果,使这种工厂方法模式可以用来允许系统在不修改具体工厂角色的情况下引进新的产品。
③抽象工厂模式:又称工具箱模式。他可以向客户端提供一个接口,使得客户端在不必指定产品的具体类型的情况下,创建多个产品族的产品对象。他适用于以下场景:①一个系统不应当依赖于产品类实例如何被创建、组合和表达的细节,这对于所有形态的工厂模式都是最重要的;②这个系统的产品有多于一个的产品族,而系统只消费其中某一族的产品;③同属于同一个产品族的产品是在一起使用的,这一约束必须在系统的设计中体现出来;④系统提供一个产品类的库,所有的产品以同样的接口出现,从而是客户端不依赖与实现。
二、工厂模式的由来
一般而言,在创建一个对象时,Java要求使用new关键字以及这个类本身。而一旦这个对象被创建出来,那么就可以灵活使用这个对象的抽象类型来引用它。因此,Java语言中创建一个对象的过程是违背“开-闭”原则以及依赖倒转原则的。虽然在这个类被创建出来以后,可以通过多态性使得客户端依赖于抽象类型。正式这个原因,设计模式给出了工厂模式,用于解决对象创建过程中的依赖倒转问题。
三、简单工厂模式实例
在简单工厂模式中根据不同的参数创建对象。例如用工厂创建人,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男孩,工厂就会为我们生产一个男孩;如果我们需要一个女孩,工厂则会为我们生产一个女孩。工厂会根据不同的参数,为我们提供不同的物品。
1、简单工厂模式类图
2、模式java代码
3、模式在java标准库中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参数,getInstance()方法会返回不同的Calendar(日历)对象。
参考:1、《java与模式》
2、ImportNew读者: http://www.importnew.com/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