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选择器详解
1、什么是选择器呢?
选择器,说白了就是用一种方式把你想要的那一个标签选中!把它选中了,你才能操作这个标签的CSS样式。CSS有很多把你所需要的标签选中的方式,这些不同的方式就是不同的选择器。
选择器的不同,在于它选择方式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把你需要的标签选中,然后让你定义该标签的CSS样式。当然,你也有可能会用某一种选择器代替另一种选择器,这仅仅是由于选择方式不一样罢了,目的还是一样的。
2、标签选择器
元素选择器,就是“选中”相同的元素,然后对相同的元素设置同一个CSS样式。
语法:
3、id选择器
我们可以为元素设置一个id,然后针对这个id的元素进行CSS样式操作。注意,在同一个页面中,不允许出现两个相同的id,这个就像没有哪两个人的身份证号是相同的道理一样。
注: id名前面必须要加上前缀“#”,否则该选择器无法生效。id名前面加上“#”,表明这是一个id选择器。
语法:
4、class选择器
也就是“类选择器”。我们可以对“相同的元素”或者“不同的元素”设置一个class(类名),然后针对这个class的元素进行CSS样式操作。
注:class名前面必须要加上前缀“.”(英文点号),否则该选择器无法生效。类名前面加上“.”,表明这是一个class选择器。
语法:
5、后代选择器
后代选择器,就是选中某个元素下的子孙元素,然后对该子元素设置CSS样式。
注:父元素与子孙元素必须用空格隔开,从而表示选中某个元素下的子孙元素。
语法:
6、群组选择器
群组选择器,就是同时对几个选择器进行相同的操作。
注:对于群组选择器,两个选择器之间必须用“,”(英文逗号)隔开,不然群组选择器无法生效。
语法:
7、属性选择器
属性选择器,通过标签属性来选择相同的样式。
语法:
8、伪类选择器
CSS伪类是用来添加一些选择器的特殊效果。伪类选择器,它用于描述元素的动态特征,再根据元素的特殊状态来选择元素,常用的有结构、链接和表单等伪类。注意,伪类只对它依附的元素起作用,并且多个伪类可拼接在一起。
注: 在CSS定义中,a:hover 必须被置于 a:link 和 a:visited 之后,才是有效的。
在 CSS 定义中,a:active 必须被置于 a:hover 之后,才是有效的。
first-child 选择父元素的第一个子元素。
代表所有<p>
元素的第一个 <i>
元素:
匹配所有作为元素的第一个子元素的 <p>
元素中的所有 <i>
元素:
:last-child可匹配其中的最后一个。
:first-of-type匹配一组兄弟元素中的某种类型的第一个元素
:last-of-type可匹配其中的最后一个
伪元素选择器 用于处理文档内容,可指定某处的内容(即过滤内容)或添加内容。早期的时候,伪元素和伪类都使用单冒号(:)。但最新的CSS3规定伪元素得使用双冒号(::),伪类用单冒号,这样两者的区分能更明显。注意,伪元素只能出现在选择器的最后位置,并且不能同时定义多个伪元素。
可能会改变dom结构,创建虚拟dom。
:before 可以在元素的内容前面插入新内容。
:after 可以在元素的内容之后插入新内容。
::first-letter会匹配块级元素内容的第一行的首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