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1.0到USB3.0传输速率、供电电压、电流、外形、颜色、认证图标对比
1、简述:
USB是应用在PC机上的一种接口技术,真正的即插即用,英文全称是Universal Serial Bus,USB就是简写,中文叫通用串行总线。
2、 基本信息对比
外文名称 | 时间 | 传输速率 | 供电电压 | 供电电流 |
---|---|---|---|---|
USB1.0 | 1996年 | 1.5 Mbps(0.12 MB/s) (Low-Speed) | 5V | 500mA |
USB1.1 | 1998年 | 12 Mbps(1.5 MB/s) (Full-Speed) | 5V | 500mA |
USB2.0 | 2000年 | 480Mbps(60 MB/s)(High-speed) | 5V | 500mA |
USB3.0 | 2008年 | 5.0Gbps(500MB/s )(Super-speed) | 5V | 900mA |
USB3.1 | – | 10.0Gbps(1000MB/s )(Super-speed) | – | – |
3、历史发展
可以参考:https://baike.so.com/doc/5355420-5590887.html
4、外形与定义
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图片:
4.1、 实体外形
封装见:https://wenku.baidu.com/view/92852918964bcf84b9d57bcc.html
-
Type-A型:U盘或者USB连接线插到计算机上那一端的插头;
-
Type-B型:固定在设备(例如打印机)上插座;
-
Mini USB:分为A型,B型和AB型,广泛出现在读卡器、MP3、数码相机以及移动硬盘上。
Mini B型5Pin这种接口可以说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接口了,这种接口防误插性能出众,体积也比较小巧。
MiniUSB除了第4针外,其他接口功能皆与标准USB相同,第4针为ID脚,其中ID脚在OTG功能中才使用。
系统控制器会判断ID脚的电平判断是什么样的设备插入:
如果ID是高电平,则是B接头插入,此时系统就做主模式,
如果ID是低电平,则是A接口插入,然后系统就会使用HNP对话协议来决定哪个做Master,哪个做Slave。 -
Micro USB:该标准将在许多新型智能手机和PDA上替代Mini USB。Micro USB插头的插拔寿命为10,000次。相比Mini USB插头来说,它的高度减半,宽度相差无几。
4.2、颜色定义
- 电源正极:标有 VCC、Power、5V、5VSB 或 V 字样;
- 数据线(负):标有 DATA-、USBD-、 PD-、USBDT- 或 D- 字样;
- 数据线(正):标有 DATA+、USBD+、PD+、USBDT+或 D+字样 ;
- 电源地线:标有 GND,Ground,或 G 字样。
4.3、USB3.0与USB2.0外观区别
- 颜色
观察USB(本身)的插口和电脑上USB插口,中间的塑料片颜色:USB3.0–蓝色;USB2.0–黑色。当然,一些设备颜色区分并不规范,比如一些主控芯片支持的非原生usb3.0就有可能不是蓝色的,一些usb2.0的设备比如MP3,数据线等有可能是黑色或白色塑料片。 - 针脚数
如不能通过颜色区分,也可以看接口针脚数。USB3.0相较于USB2.0多了几个针脚,在Type-A接口上,接口的里面多了5个针脚,Type-B接口则在接口上方多了一块。
5、认证产品图标
- USB 1.1:认证产品图标由黑色和蓝色组成并标有“USB”和“Certified”;
- USB 2.0:认证产品图标由蓝色、白色和红色组成并标有“Certified”与“Hi-Sp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