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科技型论文的写作模式及注意事项
这里将论文分为序曲、主旋律、尾声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主要描述英文科技论文。
一、序曲
- 摘要
目标:吸引读者、展示研究主题和框架、题目的进一步扩展。
特点:精炼、有信息量、完整。
只包括最关键的信息,不包含细节。
描写尽量通俗。
完全独立于论文,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自我解释。
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建议
时态:现在时(成定论的内容)、 过去时(自己的结果)
通常,撰写为一段式,一般包含300-500个单词。
- 关键词
注意事项:重要的、能反映论文内容的
领域内具有特定意义的专有词
避免使用与论文中相同的词
不选用广义的单个词,选词组
- 前言:提供足够的相关背景和目的
介绍提出的科学问题:为什么重要,目前知道多少
重要组成部分:背景、未知、方法、目的或结论、意义
如何组织和撰写: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综述提出科学问题
对科学问题的综述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选用的方法和材料
简介说明本研究论文的目的
时态:一般性真理:现在时;引用前人工作:现在时或过去时;描述实验方法:过去时;研究目的:现在时;
注意事项:一开始旗帜鲜明,把科学问题提出来;不留有悬念;力求清楚、简介、易懂
二、主体部分
- 材料与方法:
表现方式:使用描述性语言顺序描述材料和方法;
用段落第一句话进行总结概括,然后细节补充说明
注意事项:不同模块之间相互联系、明确分工;
对使用的不同方法及其作用进行解释。
撰写方法:介绍新方法:对所有细节描述;
已发表的方法:简单描述附参考文献;
已发表但优化过的方法:简单描述,附参考文献并详细描述新增方法;
尽可能考虑图表;避免包含问题不想关的
- 结果:理由-证据-观点
通常,写论文最有效的方法是从结果部分开始的,首先确定论文应包含几套数据,每套数据形成一个独立故事。确定数据和故事之前,明白:(1)数据说明了什么(2)有何意义(3)谁需要了解我们的数据(4)为什么读者需要我们的数据。
组织和策略:(1)通过筛选,确定发现点,按重要性排序
(2)图表形式确定每一个发现点,简单文字解释
(3)以发现点为副标题,撰写各段文字,图注,表头
(4)始终将结果故事与题目比较,确定题目是否真正反映了论文的关键发现点。
结果中包括:有意义的数据、经过消化的数据,呈现有效和有趣。
- 表、图:
注意事项:尽量简洁,注意图的排版,图中信息不要太乱,除去不必要的
表中各条目排列顺序要有意义,栏目之间关系要清楚。
- 讨论:
注意事项:重视、重访前言中提到的科学问题和假设;
讨论结果可能带来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尽量清楚阐述和给出论文的结论。
五步法:根据与前言的逻辑关系 回答问题、解释结果(发现)、进行比较、做出结论和扩展意义。
- 回答问题:从获得的结果开始,对前言中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
- 解释发现:分析导致关键结果或发现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 进行比较:将本研究中的发现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和已有知识进行全面比较,指出本发现的意义。
- 得出结论:对全文进行概括性总结,得出通过本文研究所获得的关键结论。
- 扩展意义:评价和推论发现的理论或应用意义,以及发现的普适性意义。
关键信息放在最关键的位置:必须在讨论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关键位置出现;
在结果中对 重要数据简单解释,讨论中进一步展开;
达到回答本文提出的科学问题的目的。
时态和语态:与前言相似。
- 撰写结论:画龙点睛。
包括:分析本文的最重要的发现;
本研究的意义。
注意事项:不将结论写成摘要,不在结论中引入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