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台架构的理解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大中台这个概念。根据一些介绍阿里巴巴最新的「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架构的文章,我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理解。首先大中台是为了解决快速开展公司业务的模式,节约人力、其他资源等成本,快速落地idea,快速赚钱。那么就需要围绕着技术、业务、数据三个点开展。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为了节约人力成本,那么就应该尽可能地把公共的功能模块划分成一个个组件或服务,让需要用的团队零成本接入。我们把这一块列为技术中台,有专门一个团队去建设和维护这一块。从数据的角度来说,有文件数据、日志数据、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非关系型存储的数据,这些数据怎么写入、查询、修改、删除、清洗、分析、实时计算、离线计算、导入、导出等应该独立成一个组件或服务,把操作所有有关操作数据的组件或服务统一划归到一个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制定产品,根据需求调用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的组件或服务,来满足自身的业务实现。业务中台的产品经理需要非常了解公司的技术、数据,围绕着技术、数据开展设计产品,或者技术和数据中台根据产品来拓展,每当提出一个新的idea,发现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已经有现成的东西可以支撑了,那么就不用重新开发涉及底层或公共的内容了,直接做好前台应用即可,然后对外,不能赚钱就放弃,准备开始设计下一个游戏。这种组织架构结合了技术、业务、运营、产品等人员,确实是减少了沟通成本,人力成本,流程闭环,小团队拥有自主决策权,效率确实高,适合游戏公司或互联网公司。并不适合国企、金融公司、保险公司,因为涉及各种制度监管,所以很多事情一定经过各个环节审核审批才能落实。这种组织架构非常适合创业公司,创业公司要求团队的人必须是精英,人数不在多,各有所长,专注一个或多个领域,集齐各个领域的人,这样一来,当有idea的时候就可以快速落地,投入市场,不赚钱就下一个idea。我之前在创业公司待了一年,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是ceo没找对技术负责人,导致了后面业务开展一连串的问题。对于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技术负责人的位置是关键,当年滴滴打车软件出来的时候一堆bug,我当时认识一个滴滴司机有2个手机,一个手机发单,一个手机接单,把车停在路边,赚补贴。后来滴滴ceo去百度挖来了一个技术负责人,全面重构系统,然后快速适应市场的日益增长,满足业务要求。我之前公司的产品就做不好,很大程度是技术负责人没有技术的深度积累,遇到一些瓶颈解决不了。一般这种问题,肯定是一层层上报的,作为技术负责人不解决,难道要让一个拿月薪一万多一点的底层程序员解决吗?

我对中台架构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