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第七章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的产生内容总结
前一章,我们学习了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运用上一章的方法我们可以运用于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的产生。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后缀式,三地址代码,DAG图的表示等。
一、内容总结:
语义分析的任务
1、审查每一个语法结构的静态语义,即验证语法正确的结构是否有意义。
如:赋值语句:x:=x+y,左边变量类型与右边变量类型是否一致。
2.在语义正确的基础上生成一种中间代码或目标代码
语义分析的范围
根据描述属性文法的语义规则的方式不同分为:语法制导定义,翻译方案。
语法制导翻译:
所谓语法制导翻译是指:对文法中的每个产生式都附加上一个语义动作或语义子程序。伴随着语法分析,每当使用一条产生式进行推导或归约时,就执行相应产生式的语义动作(包括:查填表格,改变变量的求值,诊察与报告错误,生成中间代码等),从而完成预定的翻译工作。
无循环有向图(DAG)
DAG与抽象语法树基本上一样,对表达式中的每个子表达式,DAG中都有一个结点。一个内部结点表示一个操作符,它的孩子表示操作数。
三地址代码一般形式为x:=y op z,分为赋值语句(一目、二目运算)、无条件转移语句(goto)、条件转移语句、复制语句、过程调用、索引赋值、地址和指针赋值。具体实现形式为四元式(op, arg1, arg2, result)、三元式(op, arg1, arg2)、间接三元式(间接码表+三元式表)。在生成中间代码翻译说明语句时,可为局部于该过程的名字分配存储空间,一个过程中的所有说明语句作为一个类集来处理,在符号表中建立相应的表项。
过程调用的翻译
1. 过程调用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把程序控制转移到子程序(过程段),执行完毕再返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2)传递实在参数。我们前面谈到过几种不同的参数传递方式(传名、传值、传地址),它们的语义动作也就有所区别。
把经过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而获得的源程序中间表示翻译为中间代码表示。
方法:语法制导翻译
二、例题分析
三、课后总结
学完这一章,我们对编译原理的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学习这章 时间有点紧,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的是把代码转换成三地址表达式然后转化成四元式,这也是重点。总的来说这一章学习到的知识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