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
1.概述篇的重点考点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速率:数据率,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单位时间传输的bit量。
- 带宽: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 时延: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其中发送时延=数据长度/发送速率;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即某段链路有多少bit)
- 往返时间RTT: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3.网络体系结构
五层体系结构每一层的基本单位:
- 应用层:报文
- 运输层:报文段/用户数据报
- 网络层:数据报
- 数据链路层:帧
- 物理层:比特
2.物理层的重点考点
1.奈氏准则和香农定理
3.数据链路层的重点考点
1.差错控制的检错编码:循环冗余码CRC
2.信道利用率的计算
3.碰撞的解决: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用来确定碰撞后重传的时机)
算法步骤:
举例:
4.ppp协议
5.最短帧长的计算
6.MAC地址
MAC地址:也叫硬件地址(物理地址),长度是48bit,由16进制的数字组成。(6个16进制数标记网卡的硬件地址)。
以太网MAC帧格式:
4.网络层的重点考点
1.ip首部的划分
IP数据报格式:首部各字段含义:
2.ip地址的划分
3.子网划分
利用子网掩码来知道用的是二级ip还是三级ip,子网掩码中,网络号和子网号用1表示,主机号用0表示。
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与对应的ip地址相与,得出来的就是网络地址。
除了上述的定长子网划分之外,还有变长子网的划分:
4.ip数据报分片
5.ARP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从网络层使用ip地址解析出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硬件地址。
6.无分类编址CIDR
7.内部网关协议RIP以及通过距离向量算法更新路由表
5.传输层重点考点
1.UDP协议及首部格式
UDP即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传输层的协议,功能即为在ip的数据报服务之上增加了最基本的服务,复用,分用以及差错检测。(UDP提供不可靠服务)。
首部格式:
2.TCP协议及首部格式
TCP即传输控制协议,对数据的传输进行一定的控制。
TCP报文段首部格式:
3.TCP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算法:
4.TCP的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1.三次握手:
2.四次挥手
6.应用层重点考点
1.域名系统DNS
2.FTP协议
3.HTTP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