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系列
ubuntu18.04的安装和目录结构
分区方案
我看了网上许多安装Ubuntu 和Windows双系统的帖子,但是都失败了。因为那是几年前的帖子了,很多操作地方和现在的电脑有很大的出入。以下是我找到的一篇文章,按照他的分区方法安装成功了(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不要/boot分区,不要/boot分区。)
1、挂载“/”,也叫根目录,类似于Windows的 “C”盘,类型为EXT4日志文件系统,选中逻辑分区和空间起始位置, 因为除了home和usr还有很多别的目录,但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就把除了之前你挂载的home和usr外的全部杂项囊括了,大小也不要太小,最好不低于30GB。如果你非要挨个仔细分配空间,那么你需要知道这些各个分区的含义(Linux(ubuntu)分区挂载点介绍) ,对于 ubuntu18.04 不挂载 "/usr"也可以,会自动挂载在 "/"根目下
2、挂载“/home”,类型为EXT4日志文件系统,选中逻辑分区和空间起始位置,这个相当于你的个人文件夹,类似Windows里的User,如果你是个娱乐向的用户,我建议最好能分配稍微大点,因为你的图片、视频、下载内容基本都在这里面,这些东西可不像在Win上面你想移动就能移动的。 总的来说,最好不要低于50GB ,我Ubuntu分区的总大小是150GB ,这里我给了110GB 给home。
3、swap交换空间,这个也就是虚拟内存的地方,选择主分区和空间起始位置。如果你给Ubuntu系统分区容量足够的话,最好是能给到你物理内存的2倍大小,像我8GB内存,就可以给个16GB的空间给它,这个看个人使用情况,太小也不好,太大也没用。(其实我只给了8GB,没什么问题),其实也可以不设置,如果内存足够大,没必要设置,就 ubuntu18.04而言,这个swap 完全可以不要
4、boot 一定记住,不要单独/boot划分区;是的不要,不然就完蛋了,结果就是只能进一个系统,因为这里是EFI引导替代boot的grub;也请放心efi分区不会不够用,linux内核不在efi分区而在/boot,在你挂载分区,你会发现也是没有 Boot 的 挂载选项的,新教程这一项不需要了!
原文链接:https://blog.****.net/xrinosvip/article/details/80428133
17或者18年的电脑一般可以按照上面的链接安装,不会有大问题的。
Ubuntu的 目录结构
在主界面可以找到文件管理图标。
以下是目录文件的具体作用:
/bin 存放最常用的命令,此目录下的命令所有用户都有执行的权限
/boot Linux系统引导目录,此目录保存系统启动时的内核文件和内核映像文件及启动时所需的其它文件
/dev 设备文件,保存所有的硬件设备文件,如硬盘设备文件,软驱、光驱设备文件等等
/etc 存放各种服务的配置文件,相当于Windows 2000的winnt目录
/home 各用宿主目录,相当于Windows 2000的“我的文档”
/lib 该目录用来存放系统动态链接共享库,几乎所用的应该程序都会用到该目录下的共享库
/mnt 挂载目录,用来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或者别的硬件设备(如光驱、软驱)
/proc 此目录信息是在内存中由系统自行产生的,存储了一些当前的进程ID号和CPU、内存的映射等
/sbin 系统管理员命令存放目录
/usr 最大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该程序和文件都存放在此目录下
/usr/X1186 X-Windows目录,存放一些X-Windows的配置文件
/usr/include 系统头文件,存储一些C语言的头文件
/usr/src Linux内核源代码,Linux系统所安装的内核源代码都保存在此
/usr/bin 对/bin目录的一些补充
/usr/sbin 对/sbin目录的一些补充
/var 大多数的日志存储目录和ftp,www服务的匿名访问目录
的根,在Linux工作一段时间后,此目录会比较大,应即时对此目录进行删除
/misc autofs服务的目
/opt 用于存储第三方软件的目录
/tmp 临时文件的目录,用来存放不同程序执行时产生的临时文件
/lost+found 该目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空的,但当实然停电或者非正常关机后,有些文件临时存入在此
/root 管理员的根目录,一般只有管理员才可以访问此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