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划分子网后----无分类编址
历史问题:
1985年制定的标准----划分子网(增加了ip地址的利用率),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率互联网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但1992年因特网仍然面临三个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这就是:
- B类地址在1992年已经分配了近一半,再过两年就会分配完毕。
- 互联网
主干网
上的路由表的项目急剧增长(从几千个增长到几万个) - 整个IPV4的地址早晚将全部耗尽
无分类编址(CIDR)
- CIDR消除了传统A类、B类、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可以更加有效的分配IPv4的地址空间
- 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
- IP地址三级编址(子网)又回到了
两级编址
,其结构如下:
网络前缀 | 主机号 |
---|---|
可变长度 | 可变长度 |
因为网络前缀和主机号的长度可灵活分配,所以无分配编址比子网划分还要灵活一些。
CIDR使用"斜线记法"
- 又称CIDR记法
- 即在IP地址后面加一个斜线"/",然后写上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这个数值对于三级编制中子网掩码中1的个数)
-
例如: 220.78.168.0/
24
,表示网络前缀有24位,主机号有8位。,可以表示2^8个IP地址。 - 在不需要之处地址块的起始地址时,也可将这样的地址块简称为
"/24地址块"
- 全0(表示网络本身)和全1(广播地址) 的主机号地址一般不用,与以前一样
虽然在主机中全0和全1的主机号地址不存在,但它还是存在。
-
例如: 220.78.168.0/
路由聚合
- 一个CIDR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这种地址聚合常称为
路由聚合
,也称为构成超网
,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个项目可以表示很多歌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路由。 -
路由聚合
有利于减少路由表中信息的条数。以及路由器的个数。(单个网络的网络规模大)
掩码
- CIDR虽然不适用子网,但仍然使用
掩码
,只不过不是子网掩码了 - 例如:对于/20地址块,他的掩码是20个连续的1.
路由表结构:
网络前缀 | 下一跳 |
---|
CIDR 记法的其他形式
- 10.0.0.0/10 可简写为
10/10
,也就是把点分十进制中低位连续的0省略。 - 网络前缀后面加一个
星号"*"
的表示方法,如00001010 00* ,*之前是网络前缀,*之后是主机号
最长匹配原则
- 使用CIDR时,路由表中的每个项目由“网络前缀”和“下一跳地址”组成,在查找路由表时可能会得到不止一个匹配结果。
- 应当从各个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称为
最长匹配原则
,或"最佳匹配" - 网络前缀越长,其地址块就越小,因而路由就越具体。
- 查找规则:就是让掩码与目的地址与运算再与网络前缀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