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网络管理基础
(本文章为总结,建议结合imooc:搜索 linux网络管理)
ISO/OSI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ISO/OSI 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及使用相应协议
私有IP地址范围:10.0.0.0~10.255.255.255;172.16.0.0~172.31.255.255;192.168.0.0~192.168.255.255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连续1):决定IP的改变范围,255.0.0.0,IP后三个均可改,255.255.0.0,后两个可改,同理;
(实例:192.168.21.3,255.255.255.0):
网络地址:不可变IP+0(192.168.21.0);
广播地址:不可变地址+255(192.168.21.255);
主机地址:192.168.21.1~192.168.21.254
TCP和UDP:TCP三次握手;UDP直接传输(存在丢包的可能)。
常见端口号:
FTP(文件传输协议):20/21;SSH(安全shell协议):22;telnet(远程登录协议):23;DNS(域名系统):53;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80;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25;POP3(邮局协议3代):110。
DNS:IP地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网关和交换机和路由器:
路由器:不同网段的链接;交换机:同一网段的不同IP数据交换(通过物理地址);网关挂在路由器上,用于不同网段的服务器数据传输。
IP配置:
ifconfig临时配置IP地址(少用,用于测试);>> ifconfig ech0 192.168.0.200 netmask 255.255.255.0
setup配置IP(redhat专用)界面化配置工具;service network restart 启用
使用文件配置IP(标准配置方式):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ch0 打开文件配置IP (注:ONBOOT=YES ; 虚拟机的UUID 的修改)
>> vi /etc/sysconfig/network 配置网络工作和主机名(重启后有用),配合 hostname name 临时修改,实现不重启修改
>> vi /etc/resolve.conf
虚拟机网络配置:
1.setup配置IP;在第一个文件ONBOOT=YES和UUID;
2.删除mac地址行;>> rm -rf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删除网卡与MAC的绑定文件
3.重启系统 >>shutdown -r
网络连接方式:建议桥接(外网+内网)占用IP地址;NAT(能使用公网);host-only(仅仅与主机数据链接)。(虚拟网络编辑器)
网络环境查看:
ifconfig:查看与配置网络状态命令
ifdown:禁用网卡;ifup:启用网卡
netstat:
>>netstat -tuln (常用选项);>>netstat -an(包含程序网络链接端口)
>>netstat -tuln | grep LISTEN 截取监听部分
>>netstat -tuln | grep LISTEN | wc -l(查看链接个数)
>> -rn 显示路由列表
route设置网关(不建议使用)
网络测试:
>> ping IP 查看网络链接性能;>> ping IP -c 3 (ping 的次数)
>> telnet IP 端口 (非加密协议),telnet IP 80 看能否链接
>> traceroute -n IP路由追踪,常用于故障检测
>> wget 网络地址 (下载)
tcpdump -i eth0 nnX port 21(i指定网卡接口;-nn将域名转为端口;-X以十六进制显示数据内容;port指定监听端口)(所以少用telnet端口)
远程登录
SSH(Struts,Spring,Hibernate)协议:
对称加密:(加密和解密密码相同)
非对称加密:(发送和接收公钥和私钥+个人密码 GPG)SSH
scp [-r] [email protected]:dir localdir下载文件
scp [-r] file [email protected]:dir (文件不加 -r 目录加)
远程连接工具:Xshell(常用);winSCP(文件传输超级方便,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