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

OSPF多区域的生成

生成OSPF多区域的原因

改善网络的可扩展性
快速收敛

OSPF的三种通信量

域内通信量(Intra-Area Traffic)
单个区域内的路由器之间交换数据包构成的通信量
域间通信量(Inter-Area Traffic)
不同区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数据包构成的通信量
外部通信量(External Traffic)
OSPF域内的路由器与OSPF区域外或另一个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之间交换数据包构成的通信量

OSPF的路由器类型

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
OSPF的区域类型
骨干区域Area 0
非骨干区域–根据能够学习的路由种类来区分
·标准区域
·末梢区域(stub)
·完全末梢(Totally stubby)区域
·非纯末梢区域(NSSA)
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

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

链路状态数据库的组成

每个路由器都创建了由每个接口、对应的相邻节点和接口速度组成的数据库
链路状态数据库中每个条目称为LSA(链路状态通告),常见的有六种LSA类型
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

OSPF常用的检查命令(思科)

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

实验

目的

通过配置OSPF实现多区域中的主机互联互通

实验环境

GNS3软件
四台初始化路由器
两台初始化主机

实验过程

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
先配置R1 R2 R3 R4的接口IP地址
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

配置每个路由器的Router lD配置每个路由器的OSPF网段所属area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
全部配置成功后,我们查看路由表是否都自动添加成功
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

配置主机IP和网关
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

测试通讯
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