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字塔的化圆为方
这是用软件画出来的标准的金字塔模型。能够有这种标准近似意义的,胡夫金字塔被经常引用。金字塔大约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建筑试验,才产生了胡夫金字塔这个理想模型。尽管古埃及没有留下建筑意图的证实,但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资料看,古埃及的金字塔化圆为方的意图的确存在。
图中的球体,与金字塔的正方不是相切关系,一些言论解读为相切关系的,还未了解这个数学模型的真正数学意图。
一路写,一路帮江恩理论澄清。并不是介绍江恩的材料,就都是江恩当年研究的结果。太多的误解,太多的曲解,太多的神话。江恩这旗号比较大,挂羊头卖狗肉的太多。
金字塔的关键在于底座的正方的周长等于这个球体现的圆的周长,这不可能产生相切关系。
圆的周长现代计算方法是直接用π,而古埃及没有π这个概念,产生π是胡夫金字塔之后约千年以后的事情,在古希腊或古罗马时期。而且这个时期才明确提出了化圆为方这个数学理念,古埃及人未见考古资料提出这个理念,但用金字塔告诉我们,他们做到了。
有了这个圆、方周长相等的数学关系,那么圆的变化,可以用正方的变化来体现。圆扩大了,周长按比例扩大了,那么等效用的正方的边长也按数学规律扩大了。这就是画圆为方的数学意义。
至古希腊,才有证实用画圆为三角的方法解决圆的计算方法。
而轮中轮,就是这么一个“平铺法”(这个词不见得恰当,就是表达把所有数学整数结果都罗列出来的这种数学方法)的“计算器”。周易数理也是这种“平铺法”。这在限定范围内,解决了整数的覆盖问题。先限定你不许出这个圈子,然后说,你看,你的数学整数答案肯定在这个圈子里。反向思维的杰作。
把所有的数字按一定数学规律罗列在这里,那么答案肯定是其中之一,要求是小数点不计。这本来是代数表达方式。但之后的用法,却是通过一些几何手段,不用计算,找到这个数学结果。这就是所有图表要做的数学事情。
这种古老的“计算器”,按现代理解,起到了将圆的变化直接表达为正方和三角变化的编程功能。
从图表中,我们往往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些数学现象。这让我们想起了混沌坐标系,一些看似无序的线,本来看似不相关的两个要素,却让我们看到了其中几何的规律特征。
图表与混沌坐标系这两种数学方法的思路是一致的,可以说是有数学思想传承的,跨越近2000年。
轮中轮中,融合了画圆为方的数学思想,通过利用其中正方、三角的旋转,提出了圆如果变大变小,正方边长尺寸变化动态的、定量的解决方案。
即便现在,给你当时一样的数学约束,你设计一张图表,你看看是否有机会超越轮中轮这个图表,真的无法超越。“当时一样的数学限制”这个前提,已经让这张图表成为当时那种条件下的终极。至少基于这种数学限制条件,我没有更好的数学模型替代这个图表。历史性的看待古人在当时的伟大和进步,才是公正的。
我在《股市预测数学基础》中提出来的四维拟合方法借助了波的跨维属性,已经是这之后2000年具有的数学前提条件了。超越图表功能是属于正常的,因为这个结果是站在2000年来数学发展的基石上面的。
跨维是什么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数学原理是二进制的表达,通过利用半导体输出可以有确定的两种可能性来实现。有电的电路是1,没电的电路是0。把有电的状态分解为两个状态,有电和没电。有电是一个状态,一个点算0维,那么这个半导体起到的作用实际就是从0维跨越到一维,一维的两个限制性的终极点被表达出来。
既然0和1可以被表达,那么利用二进制的数学换算方法,所有的整数数字就都可表达。这就是计算机的最基本的数学原理。
前苏联还研究过三进制的计算机原型,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可惜的是不了了之。
很多人还纠结在是不是西方人利用周易的数学原理,发现了计算机的数学原理中。阴爻为0,阳爻为1,那么64个二进制的数字就表达出来。如果这么设想,按照数学排列组合,这个结果是唯一的,肯定是64个。但是,谁说阴爻就是0,阳爻就是1了,这才仅仅是它数理中的一个小节点。阴爻可以是任意数,那么阳爻如何对应?易经数理要是那么简单,早就被历史淘汰了。
阴阳翻译成古代的中国话就是太极生两仪。这就是计算机的跨维思路的第一步。
这种跨维性是可数学传导的。如果尊从同样的线性规律,在三维之内可以直接拟合线性表达。三维-四维之间线性规律发生改变,需要用间接的拟合方法。再高维度我还没想通,至少我还现在还不认为整数四维及四维以上的空间现实存在。
这实际纠结的数学问题是现实的曲率是否可以达到360度或者大于360度,数学是可以的,而现实是否可以?简单说,光在引力作用下,可否绕圈或形成螺旋线。黑洞视界范围内,这是数学成立的,但是这无法直接证实,现在间接证实。我们这个时空的曲率有多大,是否超越360度呢?由于数学拟合结果的解读性存在的人为解读问题,我对数学结果是否可以拟合这个时空领域的现实存在疑问。只有当把黑洞的数学规律简单扩展复制到我们这个时空,大爆炸才可数学成立。但是这种“简单扩展复制规律”有没有科学性、数学性,可不可以证实?这是一种影响结论的前提假设,是不是真理依然需要证实。
至少从古代数理循环来看,循环数理规律不是永恒存在,当扩大几次后,会出现规律改变或模糊的问题。西方人对数理研究这么久,应懂这个道理。可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物理界,居然出现这种简单的、影响结论的、可对可错的前提设定性假设,很奇怪!如果您想通,谢谢您告诉我,感激不尽。
标题轮中轮做为“计算器”,还能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公历轮
就像九方图解决平方直观计算一样,轮中轮除了画圆为方、画圆为三角,还有其它的什么数学功能?
从轮中轮全图可以看出,如果用一圈对应一年的12个月,那么它可以解决阳历的直观表达。
1的底线,也就是0度对应的日子是3月21日,也就是节气春分对应的时间。
春分农历是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也就是太阳位于黄经0度(春分点)时,这个时刻,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如果把一年四季理想化,春季是90天,那么春分是九十天的中分点。
在股市数学拟合中,这个公历轮是与正方的起始点对应的。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走半个正方或半个三角或空转的情况,那么,你旋转图表中的正方轮、三角轮的时候,这个公历轮是不动的,要考虑日期对应。公历轮起到日历的作用。
至于运行时间的正方、三角运动,不是公历轮的作用。而是将图表中的数字变成日期,利用正方、三角轮进行推算。
一些伊斯兰教国家春分是新年。但在股市里面,春分不见得一定是起点。而轮中轮的数字1必须对应起点数字。
角度轮
这是一圈=360度的定位,
由于轮中轮将圆24分,那么每个数字占用的角度是15度。也就是这是15进制。习惯于十进制的,会看不惯。这是后人添加的外轮,进制换算直观看结果,不用再换算了。24小时、地球的24个分区,这都与24这个数字的可公约性有关。
江恩的手绘趋势图中喜欢用4n的时间、点位标注,你也可以给轮中轮增加一个4进制的自然数序列的外轮,用着方便。
日期轮
由于公历中,每个月并不是时间一致的简单分割,那么日期轮直接体现10进制的简单分割,
公历的月份不是等日子的简单分割,直观看是要解决12与365的对应数学关系,解决天的误差。实际上,这里面有数理思想在里面。
中国话讲一松一驰,股票讲驱动、调整,这实际要用锯齿形状来数学表达。所以月份也是一大一小,是要体现这种思想。
但是这个锯齿形状,在拟合现实中会出现两种可能性。一种是锯齿拟合成功;再则是锯齿拟合不成功。这个不成功拟合往往出现在十二分方法的5、6上,这两条线可以不再是折线,而是同向,不是锯齿了。西方宗教界在创制历法的时候,将这个数理隐含其中。
懂三角洲理论的再明白这一点非常关键。
我在《股市预测数学基础》中用八卦解读了这种现象。基督教创造了公历,创造之时,已经知道这种特殊性。老子的“道冲,或不盈”解释的也是这种状况。可惜古文翻译这句,从无这种解释。
52周轮,或者周轮。
这是7进制与360度的换算。
7进制也体现在公历中,是周这个概念。上帝创世纪的时间,加上一个礼拜天,共7天。这种描述是有数理意义的。
52是古代认为的关键的循环结束数字之一。
扑克牌去掉大小王是52张,数理影响往往是你想不到的。
通过引入7,这种数学方法,年这个关键的循环结束数字与52这个循环结束数字关联起来。两种循环在数理上得到统一。
轮中轮的数字排列
轮中轮的自然数序列一般采用逆时针方向,如果你喜欢顺时针,不影响结果,把用法反着用就可以了。这种无聊的事情没有意义。就像习惯左撇子的人,一样可以弹吉他。
初次见到轮中轮让我想到了极坐标。
极坐标是把圆这个360度角可以无限的分下去,分100份,还是360份,还是无数份,这只与你使用的精度有关以及方便性有关。由于360的良好的可公约性,在建立一个一统的数学模型的时候,这肯定是首选。同时,在可接受的误差前提下,让360度等于365天,这样才能达到数理兼容的目的。当时没有小数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接看到误差。
而轮中轮图表,把圆这个角度分为固定的24份。每份15度。如果把极坐标比喻为无级变速,那么轮中轮就是手动档了。
如果把轮中轮的第一圈1-24做为角度解读定位的话,例如我说数字5这个角度,实际是指从0轴开始逆时针转了60-75度这个区间。我说149=5,是指149也在5这个角度区间。只有先明白这种说法,下面才好解读。
金字塔数学模型对后人启发的关键就是,要想数学大一统,必须放弃单位进行数学拟合。所以不要想单位,只想数字所代表的图表中的含义。甚至不要想数字本身,这个数字代表的是角度含义。
149在第七圈上,那么这个数字,实际就是24*(7-1)+5=149。
这可以总结出通项数学表达式为:
同一角度区的数字具有如下数学特征
A=24*(n-1)+a
a:第一圈对应的数字;n圈数。
用直角坐标系表达这个通项式。
轮中轮年循环的图表所列的365个数字,用直角坐标系表达,如上两图。
149=5的意思,就是这两个数字在一条斜线上,也就是图表中一个角度区间上。
这样用斜线表达以后,我们在使用轮中轮的时候,就会发现我在七桥波场指标上所见到的“迁越”现象。(七桥波场指标是我在《股市预测数学基础》中提出的用四维数学方法拟合股市形成的一个指标。)
从5到24,指针发生反向旋转180度,又到了36上,这样在直角坐标系中,就会发生从5这条线上,迁越到36这根线上的情况。
看了直角坐标系这种效果图,我们会有一个疑问。金字塔、轮中轮这些是古代的大一统的数学模型,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原来具有如此完美线性吗?不可能这么简单吧!要么模型有问题,要么它所拟合的世界有问题!
模型中所有数字之间的穿梭,实际就是在这24条线上的来回迁越。世界的一统数学规律的模式被圈在这条由24条线组成的一根倾斜的棒子里。也就是这条短棒可以解读世界的千变万化。
棒子之外的事情怎么解读?把棒子放大、缩小,总能差不多的拟合上,就像现在的3D电影动画制作用到的技术,就是放大一点会有点马赛克的感觉。如果把棒子缩小到无限小,马赛克就慢慢“消失了”,就相当于电视、照相机的像素无限提高。但拟合终究是拟合,照片里面的你,永远不是真实的你,因为它有接近无限小的马赛克。你即使看不见,不代表它不存在,它无限小,你可以用一个可以放大无限大的放大镜看,就又看见马赛克了。
大一统数学拟合因此不成立,而且永远是数学拟合方法,而非现实。
我忽然想起弦理论、膜理论来,它们比这根棒子复杂了一点点,增加了曲率,不用直线了,而用波了,数学上进步了。然后呢?不多说了,我不研究物理,研究股市拟合。
轮中轮只是一个简单的拟合数学模型而已,当然它的简单已经让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