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常用的一些命令笔记
1.开机自动挂载硬盘
编辑/etc/fstab
追加 [磁盘] [挂载点] rw default 0 0
2.SCP上传下载文件
scp [参数] [原路径] [目标路径]
-1 强制scp命令使用协议ssh1
-2 强制scp命令使用协议ssh2
-4 强制scp命令只使用IPv4寻址
-6 强制scp命令只使用IPv6寻址
-B 使用批处理模式(传输过程中不询问传输口令或短语)
-C 允许压缩。(将-C标志传递给ssh,从而打开压缩功能)
-p 保留原文件的修改时间,访问时间和访问权限。
-q 不显示传输进度条。
-r 递归复制整个目录。
-v 详细方式显示输出。scp和ssh(1)会显示出整个过程的调试信息。这些信息用于调试连接,验证和配置问题。
-c cipher 以cipher将数据传输进行加密,这个选项将直接传递给ssh。
-F ssh_config 指定一个替代的ssh配置文件,此参数直接传递给ssh。
-i identity_file 从指定文件中读取传输时使用的**文件,此参数直接传递给ssh。
-l limit 限定用户所能使用的带宽,以Kbit/s为单位。
-o ssh_option 如果习惯于使用ssh_config(5)中的参数传递方式,
-P port 注意是大写的P, port是指定数据传输用到的端口号
-S program 指定加密传输时所使用的程序。此程序必须能够理解ssh(1)的选项。
[[email protected] ~]# tar [-j|-z] [cv] [-f 创建的档名] filename... <==打包与压缩 [[email protected] ~]# tar [-j|-z] [tv] [-f 创建的档名] <==察看档名 [[email protected] ~]# tar [-j|-z] [xv] [-f 创建的档名] [-C 目录] <==解压缩 选项与参数: -c :创建打包文件,可搭配 -v 来察看过程中被打包的档名(filename) -t :察看打包文件的内容含有哪些档名,重点在察看『档名』就是了; -x :解打包或解压缩的功能,可以搭配 -C (大写) 在特定目录解开 特别留意的是, -c, -t, -x 不可同时出现在一串命令列中。 -j :透过 bzip2 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此时档名最好为 *.tar.bz2 -z :透过 gzip 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此时档名最好为 *.tar.gz -v :在压缩/解压缩的过程中,将正在处理的档名显示出来! -f filename:-f 后面要立刻接要被处理的档名!建议 -f 单独写一个选项罗! -C 目录 :这个选项用在解压缩,若要在特定目录解压缩,可以使用这个选项。 其他后续练习会使用到的选项介绍: -p :保留备份数据的原本权限与属性,常用於备份(-c)重要的配置档 -P :保留绝对路径,亦即允许备份数据中含有根目录存在之意; --exclude=FILE:在压缩的过程中,不要将 FILE 打包!
4.公钥登陆
ssh-******
-t rsa
上传至要登陆的主机~/.ssh目录下
cat id_rsa_pub >> authorized_k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