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个性----无意识选择

吾之审美

互动媒体技术作业我的选题是“十二个”一“的感知评价实验及数据说明”。使用不同维度对同一对象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得出其差异度或相似性,加之分析最受喜爱和最讨厌的“一”的形象。
我发现男性和女性对于喜欢的“一”的选择有很大差异,在这边我举个例子:男性更喜欢瘦削苗条的“一”的形象如L,女性更喜欢温吞强壮的“一”的形象如H。在“清脆”、“粗糙度”、“重量”和“力量”这些维度男女评价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数据得到的取向结果和生活中对异性的审美基本一致。
审美个性----无意识选择
这就很有意思了。之前大多数人在选择朋友或者伴侣的时候大都解释为“眼缘”和“注定”。分析完结果,应能体会到我们一切选择都有内在对于不同维度的特有偏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无意识的品味。

大五人格

人格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品质, 不仅与个体的心理行为有直接关系, 而且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包含以下维度:
(1)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2)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
(3)外倾性(Extraversion)
(4)宜人性(Agreeableness)
(5)神经质(Neuroticism)
五个维度的首字母缩写可以拼成OCEAN一词,所以又被称为人格的海洋。互动媒体课第一次了解这个概念。大五人格可以方便的了解一个人的一些特质,是否开放,是否有责任感,是否外向,是否随和,是否神经质,简直就是恋爱招工必评估的五个方面!
十二个“一”的五人格总差异(均值)和每个人格的表现(均值)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依次是:总表现、开放性、责任感、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可以注意看第8和第12的表现,其分别对应的是最受欢迎男“一”和女“一”)

审美个性----无意识选择
可以发现,女性更希望男性具有较高开放性、责任感、外倾性、宜人性和较低神经质;男性更希望女性具有较高开放性,中等责任感、外倾性、宜人性,有趣的是关于神经质的容忍程度,男性要大于女性。
研究表明:“女生在神经质、外向性维度上的得分比男生高, 男生在开放性、宜人性维度上的得分比女生高。”从上图对异性之间的“要求”基本一致。所以这一现象也说明我们的审美表现和社会情况基本基本一致,换句话说,我们的审美也许是外在社会潜移默化的结果。
对大学生的大五人格研究(2010年研究中大五人格概念中责任感暂变为谨慎性)中有以下结果:“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 其人格维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以及发展性。 神经质特征因受遗传特性影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而其他的人格特征随不同年级的个体发展程度而异,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学生的社会经验逐步累积,为人处世的方式也更为成熟,主要表现在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掌握更多的人际关系技巧、善于与他人和谐共处,待人接物更稳重、严谨。因此, 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在宜人性和谨慎性两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过往关于人格测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成年人样本中,性别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往往超过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 男女生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和宜人性等维度中,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男生的情绪稳定性显著优于女生, 这表现在男生面对压力和紧急状况时,比女生表现出更沉着冷静;男生开放性程度比女生高, 这是男生思维往往比女生思维更敏捷的原因之一;女生的外向性程度比男生高,女生比男生更显得活跃、开朗;男生的宜人性程度比女生高, 这与我们传统认为女生比男生更易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想法相悖(与2020年想法基本一致)。文科对学生的感性思维要求较高, 因此文科生在语言表达具有优势,显得更具有外向性;理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理科生更注重自主研究,较少关注外界的得失,尽管不擅言辞,但是因为比较随和,所以人际冲突较少,宜人性相对较好。”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无意识选择会对应一些特殊人群:如文科生和理科生。但这不意味着所有的指责一群体范围内的学生都具有相同品质。

毛笔字的特殊审美性

毛笔字的特殊审美性也是这一实验可以获得较好结果的必要因素。
中国汉字既是中国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也是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进行书法“一”的评价是能够体现中国人审美特点和个人审美习惯的尝试。
从汉字艺术所具有的秩序感来看,方正是汉字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也是汉字最明显的特征;从实用层面来看,汉字所具有的这种结构特点不仅决定了汉字在布局方面更为简单,而且也能够有效节省字符所占用 的空间;从审美层面来看,由于汉字具有方正的特征, 汉字能够呈现出统一美与秩序美。汉字所具有的这一 结构特点,承载着中华民族社会崇尚秩序的民族心理。
汉字区别于拼音文字的主要特征在于,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而且能够表意传情,这一特征展现 出了中华民族在文字创造中独特的审美意趣。通过对汉字艺术的结构特点做出分析可以看出,汉字是一种极具审美性的语言符号,从我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也可以显示汉字这一特征。而汉字加上书法则使审美视觉上不仅能传达审美性的符号与语言,还使汉字具备书写者的个性和书写当时心情。
虽然我对书法鉴赏没有很多经验,但上网搜索书法图片后就可以发现不同的书写会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
而且古话说:“字如其人”,所以我们在观赏时,也会潜移默化将字与人对应起来,正如我们十二个“一”的故事版。一个簪花小楷的“一”则会给人以简洁清秀的人的形象。而且再具象一点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其速度感、厚重感和力量感等日常生活中能够具象感受到的元素。如一个草书“一”会让观赏者觉得书写者不拘一格,性格洒脱而且速度更快。关于草书的笑谈“我要开始练草书了,脑子和手起码有一个是快的”。这能说明我们对于一些概念已经有了自己的(也许具有普适性,不具普适性的则为个性印象)独特认识。这是过程是不自觉地,是自然联想。

十二个“一”感受维度

十二个一可以从下面感受进行分析:
大五人格:开放性、责任性、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
情感:愉悦度、**度、高兴等运动感:速度、力量、阻力
物理感受:粗糙度、弹性、密度、韧性、锐利度、硬度、重量、粘稠度、冷热、湿润
发音感受:浑厚、清脆、音高
味觉:苦辣酸甜香臭
那么还有其它分析方法吗?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十二个“一”若将其和十二种材质(或者花,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具象物品)对应起来,那么每一个对应的材质是什么?”相比于打分来说,这种方法不太容易评估,因为这就涉及到分析每种材质给人的感受又一步骤。但如果将可以每种材质的属性定义好,扩大材质种类,则可以通过自由组合准确描述一个“一”给我们的感觉。如H像麻布和真丝的混合态,就可以省去评定者自身需要取措辞组句而后给出:“看上去很光滑但是自己观察会感受到粗糙感。”的过程,更加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https://www.jianshu.com/p/1a927663ec91
  2. 姚若松, 梁乐瑶.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在大学生人群的应用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年,第18 卷,第4期.
  3. 施 俊,金 鑫.汉字艺术的审美性与现代设计教学应用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9 年 11 月 第 4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