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画家扬笛《怒放丝路双 2》人物画赏析

不怪,画不出好画来的,扬笛的水墨画是怪的,正因为怪,给人的感觉没见过,这画就画对了,自古都有这样的画家,尤其是清末时期的扬州八怪。

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的郑燮郑板桥,在八怪你算是名头最大的,他是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五十多岁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大概是因为开仓赈济灾民而得罪了上司,六十一岁辞去芝麻官,开始在扬州买画为生。他的书法号称六分半书,独创性地把楷、草、隶、篆取而杂之,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若“乱石铺街、浪里插蒿”,妙趣横生,风格恣意,所谓‘真气、真意、真趣’也。八怪们这一路的书法,可以叫做写意书法,完全属于跟绘画一样的艺术创作,看郑板桥的画,有时候觉得假如被工整无比的楷书写在画上,似乎跟穿T恤扎领带一样,规矩的不是地方,写意国画配写意书法,确实是极其协调般配的。
新疆画家扬笛《怒放丝路双 2》人物画赏析
  酒店挂画 扬笛人物画《怒放丝路双 2》

板桥作品,最著名的是竹,也包括兰、石题材。他画的竹被称为“郑竹”,以情入画,以志做竹,简直不是竹子,而是气节清高,一尘不染的书生——又分明是竹子,瘦长挺立,左右顾盼,墨色水灵,浓淡有致,清新劲拔,这还不够,画上精彩有趣的题记,相得益彰的题诗,使每一幅绘画都成为一袭文人旗帜,一朵文化符号。郑曾自称其人其画为“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徐悲鸿曾在郑的一幅画中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人物画《怒放丝路双 2》细节图:
新疆画家扬笛《怒放丝路双 2》人物画赏析
  因此从郑板桥来看扬笛的画作,就能感觉到扬笛是位真正懂艺术的人,她另辟蹊径的水墨画作,无疑是当代绘画中的精彩片段,因为她紧紧抓住了她熟悉的环境,但大多数人还不了解西域丝路文化的奥妙,这就使得扬笛在绘画中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并能在人们诧异而羡慕地眼光中,我行我素地画着自己心目的中的画,试图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抒发西域艺术的真谛。《怒放丝路双2》中所给与观者的正是画家内在心灵碰撞的火花,折射出艺术的魅力,让艺术之花在丝路精神的感召下,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