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类加载机制
一、JVM类加载机制?
类从被加载到虚拟机开始,到卸载出内存为止,要经历以下生命周期: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卸载。
- 加载:
- 通过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流(注意:不一定是本地文件,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从jar包里读取,动态代理技术使用的运行时生成)
- 将这个字节流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 在内存中(不一定是堆)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里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
- 验证
- 文件格式验证
- 元数据格式验证
- 字节码验证
- 符号引用验证
- 准备:正式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的初始值(所谓的初始值是指数据类型的初始值)
- 解析: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
- 初始化:执行java程序代码
- 使用
- 卸载
二、类加载器
2.1 类加载器有什么用?
通过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流,且这项功能放到了JVM之外实现,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编写java代码控制。
2.2 类加载器的种类
- Bootstrap 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负责加载< JAVA_HOME >/lib目录下的、且按照文件名识别(如rt.jar,名字不符合的类库即使放在lib目录下也不会被加载)的类库。
- Extension 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负责加载< JAVA_HOME >/lib/ext目录下的类库,且可以被开发者调用。
- Application 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负责加载ClassPath目录下的类库,且可以被开发者调用。
2.3 双亲委派机制
如图,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请求,它首先会委派给父类加载完成,当父类加载器无法加载的时候(在自己的目录下找不到这个类),子类加载器才会自己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