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深入理解创建者模式
平时大家说的比较多的还是工厂方法模式或抽象工厂模式,今天说一说创建者模式。
一.定义
指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造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这样的设计模式被称为建造者模式。
二.特点
1、它是将一个复杂的对象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对象,然后一步一步构建而成。
2、它将变与不变相分离,即产品的组成部分是不变的,但每一部分是可以灵活选择的。
三.优缺点
1、优点:
- 封装性好,构建和表示分离;
- 扩展性好,各个具体的建造者相互独立,有利于系统的解耦;
- 客户端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建造者可以对创建过程逐步细化,而不对其它模块产生任何影响,便于控制细节风险。
2、缺点:
- 产品的组成部分必须相同,这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 如果产品内部发生变化,则建造者也要同步修改,后期维护成本较大。
四.何时使用
1、一些基本部件不会变,而其组合经常变化的时候。
五.使用场景
1、需要生成的对象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2、需要生成的对象内部属性本身相互依赖。
六. 结构
1、该模式的主要结构如下:
- 产品角色:它是包含多个组成部件的复杂对象,由具体建造者来创建其各个零部件。
- 抽象建造者:它是一个包含创建产品各个子部件的抽象方法的接口,通常还包含一个返回复杂产品的方法 getResult()。
- 具体建造者:实现 Builder 接口,完成复杂产品的各个部件的具体创建方法。
- 指挥者:它调用建造者对象中的部件构造与装配方法完成复杂对象的创建,在指挥者中不涉及具体产品的信息。
2、结构图如下:
七. 实现
步骤1:创建产品(电脑)类: Computer
步骤2:创建抽象创建者:ComputerBuilder
步骤3:创建具体创建者-华为电脑创建者: HUAWEIComputerBuilder
步骤4:创建具体创建者-联想电脑创建者: LENOVOComputerBuilder
步骤5:创建指挥者: Director
步骤6:客户端调用
步骤7:执行代码,可以看到是联想的电脑信息。
八. 总结
1:当增加一个具体创建者时满足开闭原则
2:当增加或减少产品内部组件时,所有创建者都需要改造代码,不满足开闭原则
3:初始化一个对象特别复杂,参数多,而且很多参数都具有默认值
4:相同的方法,不同的执行顺序,产生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