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入门】四、文件处理命令1 -- 文件查看命令
文件处理命令
命令格式
命令格式:命令 [-选项] [参数]
其中,中括号中的内容代表可选
例如:ls -la /etc
说明:
1)当有多个选项时,可以写在一起(如上面的 la )
2)完整选项(使用连续2个-来调用) 和 简化选项(使用1个-调用,更方便)
比如:ls --all 等于 ls -a
文件查看命令 ls
命令名称:ls
命令英文原义:list
命令所在路径:/bin/ls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功能描述:显示目录文件
语法: ls 选项[-ald] [文件或目录]
-a 显示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a即all)
-l 详细信息显示(l即long,长格式显示)
-d 查看目录属性(d即directory)
-h 人性化显示(主要是文件大小的显示)
-i 显示文件的i节点信息
用法:
(1) ls
不带任何选项和参数,代表操作当前所在目录,即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
初始登录位置即为家目录:
(2) ls -a
带-a选项,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在Linux中,隐藏文件名以 . 开头;想要隐藏文件,只需要在文件名前加 . 即可。与Windows系统一样,隐藏文件最开始的设计初衷在于告诉用户该文件是系统文件,一般不用随意操作)
(3) ls +目录
ls 后面加目录,即查看指定的目录(ls / 为查看根目录下的文件)
(4) ls -l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及其详细信息
每个文件的详细信息包含了7个组成部分:
(1)后续介绍
(2)引用计数,代表该文件被调用过几次,只在硬链接起作用(基本用不到);
(3-4)在Linux中,不管系统有多少个用户,每个文件把用户分成3类:所有者(U, User),所属组(G, Group),其他人(O, Other),针对不同的用户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限;
所有者/所属组/其他人指的是:用户和文件之间的关系:默认情况下创建文件的用户即为该文件的所有者(U),所有者是可以变更为其他用户的,但一般只能是一个用户;
所属组指的是一个用户集合;除了所有者和所属组外的其他用户,则都为其他人。
第3部分即为文件的所有者(root用户),第4部分为所属组的组名(root组)
在Linux系统中,默认情况下所有的系统上的账号与一般身份用户,还有root用户的相关信息,都记录在/etc/passwd文件中;至于个人的密码则是记录在/etc/shadow文件中;此外,Linux所有的组名都记录在/etc/group内。
(5)文件大小,以字节(B)为单位;在ls命令选项加入-h(即human,人性化),可以显示为较友好的KB,MB单位
(6)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Linux中没有文件创建时间的概念)
(7)文件名
(1)现在再回头讲第1部分内容,由3部分组成:文件类型 + 所有者权限 + 所属组权限 + 其他人权限
文件类型知道常用的以下3种即可,d代表目录,-代表二进制文件,l代表软链接文件(后续介绍)
文件权限按:r读 w写 x执行 的顺序,-代表无权限
对文件来讲,执行权限为最高权限,一般来说对文件,有读写权限就够了。当需要执行文件的时候(比如脚本文件,或者命令文件),才需要执行权限。
(5) ls -ld
-d选项一般与-l一起使用,只显示目录属性,而不是目录中文件的属性。
(6) ls -i
查询文件的i节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