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植物激素
一、论证思路
资料 |
主张 |
1926年,黑泽发现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恶苗病。黑泽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发现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恶苗病的症状。 |
恶苗病是由赤霉菌的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诱导所致。 |
1935年,薮田和住木从赤霉菌培养基的过滤液中从赤霉菌的分泌物中分离出了这种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赤霉素。 |
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补充证据:1958年,从高等植物红花菜豆的种子中鉴定到了赤霉素。) |
1948年,F.S.Skoog和崔澂等发现在一定条件下腺嘌呤能上刺激烟草髓培养组织发生细胞分裂。 |
能促进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可能与腺嘌呤的化学结构相似。 |
1955年,C.O.Miller和F.S.Skoog等发现经高压灭菌处理的鲱鱼精细胞DNA能诱导烟草髓组织的细胞分裂。他们分离出了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 |
不能证明发现一种新的植物激素。 |
1973年,D.S.Letham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了一种类似于激动素的细胞分裂促进物质,命名为玉米素。 |
1965年,F.S.Skoog等提议将来源于植物的、其生理活性类似于激动素的化合物统称为细胞分裂素。 |
1963年,Addicott提纯、结晶出一种促进棉花果实脱落的物质,称为脱落素Ⅱ。同时,WareIng用桦树作材料发现一种促进芽休眠的物质,称为休眠素。1965年,Cornforth发现休眠素与脱落素Ⅱ的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红外光谱和熔点等。 |
休眠素和脱落素Ⅱ是同一物质。(补充:1967年,这种生长调节物质正式被命名为脱落酸。) |
早在1864年就有关于燃气街灯漏气会促进附近的树落叶的报道。 |
脱落酸是一种结晶而非气体,可能是其他物质引起这种现象。(补充:1901年Neljubow才首先证实是照明气中的乙烯在起作用。) |
1959年,Burg等测出了未成熟果实中有极少量的乙烯产生,并且随着果实的成熟,产生的乙烯量不断增加。 |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