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GIC
一、简介
对于ARM的处理器,中断给处理器提供了触觉,使处理器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变化,从而实时的处理。本系列博文,是以ARM cortex-A系列处理器,来介绍ARM的soc中,中断的处理。
ARM cortex-A系列处理器,提供了4个管脚给soc,实现外界中断的传递。分别是:
◾nIRQ: 物理普通中断
◾nFIQ: 物理快速中断
◾nVIRQ: 虚拟普通中断
◾nVFIQ: 虚拟快速中断
其中虚拟中断,是为了实现虚拟化而加入的,在这个系列中,不讨论虚拟中断,只介绍物理中断的相关知识。
在arm的soc系统中,会有多个外设,均有可能会产生中断发送给arm cpu,等待cpu处理。而arm cpu对中断,只提供了2根信号,一个nIRQ,一个是nFIQ。因此就需要有一个中断控制器来作为中间的桥接,收集soc的所有中断信号,然后仲裁选择合适的中断,再发送给CPU,等待CPU处理。如下图所示:
这中间的桥接器件,就是arm公司推出大名鼎鼎的gic,general interrupt controller。
gic其实是一个架构,版本历经了gicv1(已弃用),gicv2,gicv3,gicv4。对于不同的gic版本,arm公司设计了对应的gic IP。
◾gic400,支持gicv2架构版本。
◾gic500,支持gicv3架构版本。
◾gic600,支持gicv3架构版本。
gic的核心功能,就是对soc中外设的中断源的管理,并且提供给软件,配置以及控制这些中断源。当对应的中断源有效时,gic根据该中断源的配置,决定是否将该中断信号,发送给CPU。如果有多个中断源有效,那么gic还会进行仲裁,选择最高优先级中断,发送给CPU。当CPU接受到gic发送的中断,通过读取gic的寄存器,就可以知道,中断的来源来自于哪里,从而可以做相应的处理。当CPU处理完中断之后,会告诉gic,其实就是访问gic的寄存器,该中断处理完毕。gic接受到该信息后,就将该中断源取消,避免又重新发送该中断给cpu以及允许中断抢占。
二、中断术语
1、中断状态
对于每一个中断而言,有以下4个状态:
◾inactive:中断处于无效状态
◾pending:中断处于有效状态,但是cpu没有响应该中断
◾active:cpu在响应该中断
◾active and pending:cpu在响应该中断,但是该中断源又发送中断过来
2、中断触发方式
◾edge-triggered: 边沿触发,当中断源产生一个边沿,中断有效
◾level-sensitive:电平触发,当中断源为指定电平,中断有效
3、中断类型
◾PPI:(private peripheral interrupt),私有外设中断,该中断来源于外设,但是该中断只对指定的core有效。
◾SPI:(shared peripheral interrupt),共享外设中断,该中断来源于外设,但是该中断可以对所有的core有效。
◾SGI:(software-generated interrupt),软中断,软件产生的中断,用于给其他的core发送中断信号
◾virtual interrupt:虚拟中断,用于支持虚拟机
4、中断优先级
因为soc中,中断有很多,为了方便对中断的管理,对每个中断,附加了中断优先级。在中断仲裁时,高优先级的中断,会优于低优先级的中断,发送给cpu处理。当cpu在响应低优先级中断时,如果此时来了高优先级中断,那么高优先级中断会抢占低优先级中断,而被处理器响应。
5、中断号
为了方便对中断的管理,gic为每个中断,分配了一个中断号,也就是interrupt ID。对于中断号,gic也进行了分配:
◾ID0-ID15,分配给SGI
◾ID16-ID31,分配给PPI
◾ID32-ID1019分配给SPI
◾其他
6、中断生命周期
◾start:中断开始
◾generate:中断源产生中断,发送给gic
◾deliver:gic将中断发送给cpu
◾activate:cpu响应该中断
◾deactivate: cpu响应完中断,告诉gic,中断处理完毕,gic更新该中断状态
◾end:中断结束
7、banking
7.1、中断banking
对于PPI和SGI,gic可以有多个中断对应于同一个中断号。比如在soc中,有多个外设的中断,共享同一个中断号。
7.2、寄存器banking
对于同一个gic寄存器地址,在不同的情况下,访问的是不同的寄存器。例如在secure和non-secure状态下,访问同一个gic寄存器,其实是访问的不同的gic的寄存器。
三、GIC(v2)架构
ARM的cpu,特别是cortex-A系列的CPU,目前都是多core的cpu,因此对于多core的cpu的中断管理,就不能像单core那样简单去管理,由此arm定义了GICv2架构,来支持多核cpu的中断管理。
1、GICv2架构
GICv2,支持最大8个core。其框图如下图所示:
在gicv2中,gic由两个大模块组成:
◾distributor:实现中断分发,对于PPI,SGI是各个core独有的中断,不参与目的core的仲裁,SPI,是所有core共享的,根据配置决定中断发往的core。最后选择最高优先级中断发送给cpu interface。寄存器使用 GICD_ 作为前缀。一个gic中,只有一个GICD。
◾cpu interface:将GICD发送的中断信息,通过IRQ,FIQ管脚,传输给core。寄存器使用 GICC_ 作为前缀。每一个core,有一个cpu interface。
◾virtual cpu interface:将GICD发送的虚拟中断信息,通过VIRQ,VFIQ管脚,传输给core。每一个core,有一个virtual cpu interface。图中的virtual interface,是用于支持虚拟中断,本系列不讨论虚拟中断。在这virtual cpu interface中,又包含以下两个组件:
◾virtual interface control:寄存器使用 GICH_ 作为前缀
◾virtual cpu interface:寄存器使用 GICV_ 作为前缀
GICv2支持中断旁路模式,也就是gic外部的FIQ,IRQ直接接到core的FIQ,IRQ上,相当于gic是不使能的。也就是CFGSDISABLE是有效的,将GIC给无效掉。gicv2,定义了自己的一些寄存器,这些寄存器,都是使用memory-mapped的方式去访问的,也就是在soc中,会留有一片空间,给gic。cpu通过访问这部分空间,来对gic进行操作。
2、中断分组
givc2,将中断,分成了group0和group1。使用寄存器GICD_IGROUPRn来对每个中断,设置组。
◾group0:安全中断,由nFIQ驱动
◾group1:非安全中断,由nIRQ驱动
3、中断号
gicv2,支持最大1020个中断。其中断号分配如下:
4、GIC结构
gic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组件:
◾distributor
◾cpu interface
4.1、distributor
中断分发器,用来收集所有的中断来源,并且为每个中断源设置中断优先级,中断分组,中断目的core。当有中断产生时,将当前最高优先级中断,发送给对应的cpu interface。
distributor对中断提供以下的功能:
◾全局中断使能
◾每个中断的使能
◾中断的优先级
◾中断的分组
◾中断的目的core
◾中断触发方式
◾对于SGI中断,传输中断到指定的core
◾每个中断的状态管理
◾提供软件,可以修改中断的pending状态
4.2、cpu interface
cpu interface,将GICD发送的中断信息,通过IRQ,FIQ管脚,发送给连接到该cpu接口的core。
cpu interface提供了一下的功能:
◾将中断请求发送给cpu
◾对中断进行认可(acknowledging an interrupt)
◾中断完成识别(indicating completion of an interrupt)
◾设置中断优先级屏蔽
◾定义中断抢占策略
◾决定当前处于pending状态最高优先级中断
5、中断认可
中断认可,是指cpu响应该中断。此时中断状态从pending状态,变为active状态。通过访问GICC_IAR寄存器,来对中断进行认可。
◾GICC_IAR: 认可group0的中断
◾GICC_AIAR: 认可group1的中断
6、中断完成
中断完成,是指cpu处理完中断。此时中断状态从active状态,变为inactive状态。gic中,对中断完成,定义了以下两个stage:
◾优先级重置(priority drop):将当前中断屏蔽的最高优先级进行重置,以便能够响应低优先级中断。group0中断,通过写GICC_EOIR寄存器,来实现优先级重置,group1中断,通过写 GICC_AEOIR 寄存器,来实现优先级重置。
◾中断无效(interrupt deactivation):将中断的状态,设置为inactive状态。通过写 GICC_DIR 寄存器,来实现中断无效。
这里为什么要对中断完成,定义2个stage,其实是有考虑的。对于中断来说,我们是希望中断处理程序越短越好,但是有些中断处理程序,就是比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其他中断得到相应,从而影响实时性。
比如当前cpu在响应优先级为4的中断A,但是这个中断A的中断处理程序比较长,此时如果有优先级为5的中断B到来,那么cpu是不会响应这个中断的。
在软件上,会将中断处理程序分为两部分,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在上半部分,完成中断最紧急的任务,然后就可以通知GIC,降低当前的中断处理优先级,以便其他中断能够得到响应。在下半部分,处理该中断的其他事情。
在这种机制下,低优先级的中断,不用等待高优先级的中断,完全执行完中断处理程序后,就可以被cpu所响应,提高实时性。
为了实现上述机制,就将中断完成分成了2步。还是刚刚的例子,cpu在响应优先级为4的中断A,当中断A的上半部分完成后,通知GIC,优先级重置(drop priority),GIC将当前的最高优先级中断重置,重置到响应中断A之前的优先级,比如优先级6,那么此时优先级为5的中断B,就可以被cpu响应。最后中断A的下半部分完成后,通知GIC,将该中断A的状态,设置为inactive状态,此时中断A就真正的完成了。
当然,也可以不将中断完成分成2步,就1步。通过控制 GICC_CTLR寄存器的EOImode比特,来决定是否将中断完成分成2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