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笔记——五、中央处理器CPU
文章目录
相关链接:
计算机组成原理——思维导图分享
五、中央处理器CPU
5.1 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运算器:对数据进行加工;控制器:负责协调并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执行程序的指令序列。
CPU基本结构
运算器:ALU、ACC、通用寄存器组(AX、BX、CX、DX、SP)、PSW(OP、SP、ZF、CF)、移位器、计数器(CT);
控制器:PC、IR、指令译码器(无地址译码器)、MAR、MDR、时序系统、微操作信号发生器;
寄存器分类:用户可见(通用寄存器组、PSW);用户透明(MAR、MDR/IR);
习题:
12.程序计数器的位数=存储器地址的位数->取决于存储器的容量;
13.指令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指令字长;
14.CPU中通用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机器字长;
19.指令译码器仅对指令的操作码字段进行译码;
20.CPU中不包括地址译码器;
23.
24.CPU中有哪些专用寄存器
CPU中专用寄存器有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
5.2 指令执行过程
指令周期
指令周期的数据流:
见书P184;
习题:
7.跳转指令指令周期内,PC值被修改2次。
11.机器周期通常由存取周期来确定。
15.
A
16.
取指操作是控制器固有的功能,不需要在操作码控制下完成。
控制器可以区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是指令还是数据;
18.
5.3 CPU数据通路
习题:P192
答案:
5.4 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硬布线控制器:
由复杂的组合逻辑门和一些触发器构成,又称为组合逻辑控制器。
硬布线控制单元图:
CU的输入信号来源:
(1)经指令译码器译码产生的指令信息。
(2)时序系统产生的机器周期信号和节拍信号
(3)来自执行单元的反馈信号即标志。
注意:控制单元还接收来自系统总线(控制总线)的控制信号,如中断请求、DMA请求。
CPU的控制方式:
同步控制方式、异步控制方式、联合控制方式
微程序控制器:
微指令的编码方式:
直接编码方式
直接编码(直接控制)方式无需译码
互斥性微命令组合在同一字段;相容性微命令组合在不同字段中;
微地址形成方式:
(1)直接由微指令的下地址字段指出,又称为断定方式;
(2)根据机器指令的操作码形成
微指令格式:
一条水平型微指令定义并执行几种并行的基本操作;
一条垂直型微指令定义并执行一种基本操作;
考虑到需要形成后继指令地址,
微程序控制器与硬布线控制器的对比
习题:
3.
4.形成微程序入口地址的是机器指令的操作码字段;
9.
硬布线控制器相比于微指令控制器时序系统更为简单;
12.
水平型微指令微指令字长,微程序短;垂直型微指令则相反
18.
20.
状态条件寄存器属于运算器部件;
5.5 指令流水线
分类
影响因素
数据相关解决方法:
控制相关解决方法:
性能指标:
吞吐率、加速比、效率
基本技术
超标量流水线技术
超流水线(空间(资源)换时间)
每个时钟周期内可并发多条独立指令,即以并行操作方式将两条或多条指令编译并执行,为此需配置多个功能部件。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再分段,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一个功能部件使用多次。
超长指令字
习题
3.流水CPU利用的是时间并行性;大多数CISC也使用流水线技术;
4.
5.
6.按序流水线只会发生RAW相关,不会发生WAR、WAW相关;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