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技术与RFID技术的区别有哪些

物联网是未来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军事各领域,从原动力来说,主要是国家层面在推动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推动物联网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推动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

物联网主要由三个方面关键技术:连接、标识以及数据的操作。以RFID为代表的物体标识技术曾经几乎就是物联网的代名词,而今RFID的演进技术NFC又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RFID与NFC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NFC技术与RFID技术的区别有哪些

 

RFID技术: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不接触快速信息交换和存储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结合数据访问技术,然后连接数据库系统,加以实现非接触式的双向通信,从而达到了识别的目的,在识别系统中,通过电磁波实现电子标签的读写与通信。

RFID的工作原理:RFID阅读器发出射频,经过电子标签的线圈,产生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完成整个识别过程。一般情况下,有源标签(主动标签)也可以主动发出信号。RFID系统主要由阅读器(Reader)和应答器(Transponder)两种构成。

RFID技术的工作频段从高到低可分为微波频段(2.45GHz等)、超高频段(433.92MHz、915MHz等)、高频段(13.56MHz)及低频段(125KHz),通过用户需求以及工作内容来决定使用频段以便达到工作效果和经济效益。

RFID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其有效的工作距离更是达到了几厘米到几十米不等的程度,更有特殊需求的场合,工作距离支持上百米。

     NFC技术与RFID技术的区别有哪些

NFC技术:

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工作原理:两个NFC设备之间,在相当近的距离内靠近时,互相交互信息,并完成对应的交易等功能。NFC最大的特点是将阅读器和应答器整合到同一个芯片中。NFC技术最大亮点是增加了点对点通信功能,可以快速建立蓝牙设备之间的P2P(点对点)无线通信, NFC设备彼此寻找对方并建立通信连接。

NFC技术实现近场支付,只选用了13.56MHz为基础频段,增加了点对点的通信功能。

NFC技术称为近场通信技术,通信距离往往小于10cm,与此同时这个通信距离也极大地保证了该技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NFC与RFID的区别

工作频段

NFC可以理解为RFID技术的一个子集,使用的是13.56MHz频段,而RFID还包括其他频段。

RFID的工作频段有很多,低频段有125KHz,高频段有13.56MHz,超高频段有433.92MHz、915MHz,还有微波频段的2.45GHz等。

通信距离

NFC被称为近场通信,通信距离确实非常近,不超过0.1m。

RFID种类很多,可识别距离也不一样。像RFID门禁卡,识别距离和NFC差不多。但对于ETC这种应用场景,就要求识别距离比较长。长距离RFID的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

应用场景

RFID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主要工作还是用于对物体的识别,物流、运输、仓储都广泛使用了江湖云RFID技术来跟踪货物。

NFC芯片的集成度更高,包括了读卡器与标签于一体。另外NFC的双向通信能力得到了加强。也就是说,NFC不仅可以当做标签来做识别,还可以作为一种双向通信方式用于数据交换。目前NFC最常用于支付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