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um Designer 18 入门教程简化版----原理图和PCB--适合新手
本文案例参考官方给出的多谐振荡器.
初次练习,用作笔记,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绘制原理图
3. 添加元器件
文档中,介绍了2种方式。
打开Libraries库,搜索电阻(res)、电容(cap)、晶体管(npn)、2针插头(header)
得到原理图:
这里, Q2和Q1是对称的,不能通过旋转得到,而应该是mirrored镜像得到。
4. 编译原理图
对于AD18来说,只有一个选项complie PCB project..... 但是,这一步很重要。
例如,我们断开Q2,一端不接线。
先编译,再查看message信息。
第二部分:PCB基本设置
1.对PCB板进行最基本的宏观设置。包括: 相对原点、单位(公制)、捕捉网格大小、 板子的形状大小等。
下面时:首先 1步 创建了一个新的PCB板;
然后,2步 通过Edit ---> Orgigin --> Set 将板子的相对原点,放置在了PCB板的左下角。
3步 通过 View --> Toggle Units 将度量单位 从英制mil 改成了 公制mm
4步 通过 View --> Grids ---> Set Global Snap Grid 将捕捉网格由0.127mm(即5mil)改成5mm 粗网格:利于组件的放置。
2. 将PCB板,按照现有元器件的多少,进行初略的长宽设置。
例如,本例的谐振电路,我们初步设置为30mm * 30mm的正方形大小。 一般来说,PCB板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到这一步,我们完成了所有基本的PCB设置,下面开始导入原理图。
第三部分:画PCB板
1.导入原理图
2.设计板层;默认2层,够我们本例用。
通过: Design 菜单---> Layer stack manager
可以: 增加层数; 也可以对每层的属性(材料,铜厚度和介电属性等)进行设置。
此处,我们不修改,按照系统默认的。
3. PCB设计的10种规则
这里,我们挑几个重要的拿出来看看。
1)走线宽度
教程设计包括许多信号网和两个电源网。信号网络的默认走线宽度规则可以配置为0.25mm。
我们新建一个走线宽度,并置优先级为1(高); 推荐值为0.5mm; 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0.25mm; 0.5mm.
2)清除约束(电气间隙约束)
定义:属于不同网络的电气物体彼此之间的接近程度。
本教程,所有物体之间的间隙为0.25mm是合适的。
3)过孔大小设置(内径0.6mm、外径1.0mm)
4) 将组件放置再PCB板上
有一种说法是PCB设计是90%放置和10%布线。 虽然你可以争论每一个的百分比,但普遍认为良好的元件布局对于良好的电路板设计至关重要。 请记住,您也可能需要根据路线调整展示位置。
5) 交互式走线
首先,做好相关的参数设置
(作用由:a.确认启用了“自动终止走线”和“自动删除循环”; b.确认交互式走线宽度/过孔大小源选项都设置为规则优)
然后,按Ctrl + Shift + G打开“捕捉网格”对话框并将“捕捉网格”设置为0.25mm。
通过 Place ---> Track 或者快捷键 Ctrl+W 开始走线,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统一在Top层上布线,因为本案例较为简单。
走线,转弯处尽量45°,不要走直角。
通过隐藏元器件的属性信息。
最终得到如下PCB图:
对比下官方教程的图:
4. 自动走线Active route技术
1)将元器件先摆好位置
2)调出PCB Active route设置界面
3)菜单栏中 (Route » Unroute » All)
4)鼠标在PCB图中,点击12V触点。
5)菜单栏中 route --> active route
以上: 是根据网上的教程,边练习,便记录。
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