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副总裁在剑桥、牛津大学说了三个词,差点掀起“中国热”

11月初,应牛津、剑桥等英国顶级高校盛情邀请,阿里巴巴(网购)、蚂蚁金服(支付宝)、OFO(共享单车)和中车(高铁)等代表中国“新四大发明”的企业远赴英国名校交流中国创新,期间,蚂蚁金服副总裁彭翼捷的一番话,展示了中国创新的强大力量。

蚂蚁金服副总裁在剑桥、牛津大学说了三个词,差点掀起“中国热”

彭翼捷在主题论坛上表示,金融可以给世界带来更多平等的机会,科技则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最佳动力。全球化更像一个生态,技术能让人更好地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理想工作。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中国移动支付,让全球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超越地缘限制在这张无形的网上更轻松交易、更便捷生活。

蚂蚁金服副总裁在剑桥、牛津大学说了三个词,差点掀起“中国热”

事实的确如此,如今,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中国移动支付正飞速发展,并逐渐引领全球支付体系迈入新时代,曾经的“出行在外,腰包必带”变成了“手机在手,天下我有”,无论是去菜市场还是去大卖场,都逐渐变成了没有一个手机解决不了的事!

蚂蚁金服副总裁在剑桥、牛津大学说了三个词,差点掀起“中国热”

在会上,彭翼捷还用3个关键词概括了蚂蚁金服正在做的事情,一是普惠,二是科技,三是全球化,这话听起来简单,但想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

蚂蚁金服副总裁在剑桥、牛津大学说了三个词,差点掀起“中国热”

先说普惠。目前,蚂蚁金融已经提供了各项可以在西藏等偏远地区使用的服务,为了让盲人等人群能使用支付宝,研发团队也推出了相应的功能,此外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最大程度的为广大人群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有内部人员说过,蚂蚁金服当初注册时还希望加“小微”字样,但是考虑名字太长所以没有加,这也可以看出其普惠理念。

蚂蚁金服副总裁在剑桥、牛津大学说了三个词,差点掀起“中国热”

再说科技。彭翼捷曾说过,想让亿万用户更好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务,就需要利用科技和数据来作为保障。其中,大数据技术体现在芝麻信用上,人脸识别技术体现在机器人“蚂可”(Mark)上,云计算技术、风控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具体应用时也是出于用户至上的理念。

最后说全球化。21世纪经济曾报道,蚂蚁金服计划在未来10年为全球20亿用户以及2000万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支付、小贷在内的多种普惠金融服务,建立全球信用体系。而实际上,蚂蚁金服从创立以来,就一直以“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的机会”为使命,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蚂蚁金服副总裁在剑桥、牛津大学说了三个词,差点掀起“中国热”

如今,在“走出去”成为企业主旋律话题的当下,以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中国创新企业,正在通过以人为本的科技力量改变着国人的生活和影响世界。而当泱泱文明古国再度焕发持续创新之力的时候,“中国热”也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全球创新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