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的游戏开发元年
现在是在浙江海宁到湖南长沙的高铁上,四个多小时后下车时,我应该已经完成了2018总结。就今年的情况来看,只能是以流水账的形式了…
几个关键时间点:
- 1月开始学游戏开发
- 4月入职上海腾讯北极光工作室群引擎组,实习
- 9月入职魂世界,实习
- 11月签微软全职offer,预计19年7月入职
- 12月到佛山创业
- 19年1月1日,前往湖南长沙
起点
2002年,不算有名的游戏开发者 Brian Moriarty 在 GDC 上做了一个 Talk,叫做《The Secret of Psalm 46》。
这个 Talk 在别人看来不知所云。当时台下有个人叫 Jonathan Blow,直到今天他仍把这个 Talk 视若珍宝。并一直将 Brian Moriarty 当做自己人生导师,之后每一个作品都会优先发给 Brian Moriarty 寻求意见。他开发过《Braid》和《The Witness》。其中《Braid》出现在《独立游戏大电影》中。
2017年,机核网针对 Jonathan Blow 做了一期电台叫《关于游戏的信仰-Jonathan blow的创作哲学》,这可能是机核网成立来最长,也是最成功的一期节目。
2017年12月30日,我在家里听完这期电台,呆坐了很久。2018年第一天,我和实验室老板说:“年会我不参加了,以后我也不来实验室了”。
后来很多人问起,当初怎么这么突然的离开了实验室。其实就只是因为一期两个小时的电台。我做出放弃过去的决定,也就花了两天时间。至此之后,我相信有很多东西真的能影响别人一生。就像《The Secret of Psalm 46》引领了 Jonathan Blow,《关于游戏的信仰-Jonathan blow的创作哲学》改变我的人生轨迹一样。我也想做那样的东西。
出发
2018年的 Global Game Jam 在1月26日-1月28日,1月26日我恰好完成期末考试,1月27日恰好是我的生日,天赐良机。
但我还从未接触过游戏开发。从1月1日开始算,只有26天时间,我还要准备《操作系统》等专业课的期末考试。过去一年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积累说舍就舍了,成绩也不算什么事。从此以后我的第一身份应该是“开发者”,而不是“学生”。
我在知乎找到了队友 楚天阔tkchu。第一次知道他是通过B站,他有一个1.5万粉丝的 channel。他找了一个美术,我们三人在杭州参加。现在回想,当时自己真是太菜。那时也没敢告诉他们1月1日我才开始看 Unity 文档。
春招
2月到4月,看完了《Game Engine Architecture(游戏引擎架构)》;看了半本《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Games》;在 Udemy 看完两门 Unity 相关的课。
《Game Engine Architecture(游戏引擎架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Games》这两本书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在短时间内将我过去所学连接到了游戏开发这个新领域。
3月的时候拿到了腾讯北极光工作室群引擎组的实习offer。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拿到offer也很早,以至于春招我只面了巨人网络和腾讯两家企业。
腾讯入职之前,和一个同学参加了 Ludum Dare。现在回想,还是太菜。
腾讯实习
在腾讯实习的几个月,看到 Leader 对游戏开发的狂热。组里每周都会选几篇 GDC 的内容做一次技术分享。在这里也学会如何挖掘出疯狗一样的工作效率。
Leader 和老板是育碧干过十多年的程序和策划。他们总说其实国外 3A 团队也不过如此,我们团队能做出 3A 品质,我们要做中国的 3A。但从最终的产品上看,我觉得还是有很大差距。
这期间我开始学渲染。看完了 Udacity 的《Interactive 3D Graphics》。还发现一本书,叫 《Unity Shader 入门精要》,作者 candyCat(冯乐乐)两年前她也在这个组实习。这和在《风之旅人》里遇到另一个旅人时是同一种感觉。
最后没拿到转正的 offer,算是坎坷的开始。
魂世界实习 && 找工作
9月从腾讯离职,9月入职魂世界。我想去看看小的游戏开发团队如何运作。
没拿到腾讯转正 offer 的我,除了实习还得找毕业后的去向。找工作算是非常坎坷,也许是以前太顺了。一方面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企业,另一方面别人还不一定收我。身边的朋友纷纷拿到高薪 offer,我暗自难受…
两个月都没找到满意的工作,却在10月底11月初,秋招的尾巴上,爆发了一堆喜事。我从即将失业,变成要在微软、莉莉丝、魂世界、和朋友创业中做一个选择。(后来 spuercell 的 HR 找到了我,我还挺喜欢 supercell 这个公司,不过计划已经做完,实在可惜)
尽管几乎所有人都建议我去微软,但我仍想要获取更多信息之后再做决定,于是通过和各方交涉后,做出了如下计划:
- 先花几个月时间帮朋友创业
- 毕业前去莉莉丝实习几个月
- 和微软先签下offer,预计7月入职
- 毕业时再三选一
创业
11月底从魂世界离职,陪家里人一个星期,12月开始在广东佛山创业。每天除了写代码,还要面试、开会,长不少见识。这次创业倒是把深度学习和渲染全都用了进来。投资人给的钱也不少,每天过得还算滋润。
12月底回到上海,陪女朋友去了迪士尼,再回家住了两天,2019年1月1日去湖南长沙。
不知道该不该写
6月1日那天,参加了完美世界举办的一个 Game Jam,在那里遇到一个女孩子。这个人在我的2018年里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我有女朋友,所以该不该写,成了一个问题。我想做一个不需要秘密的人,今年我看了卢梭的《忏悔录》,他什么都敢写,那才是真正的人,何必躲躲藏藏。况且我这也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只是觉得容易让人误解。我有一公众号,最早是因为我不喜欢说话,所以给家长们了解我的情况准备的。虽然后来也有一些同学,但考虑到最大年龄可到70+岁,如果我把2018的总结发公众号,就把这一节删了。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从我见她的第一天起,我就傻傻地觉得这个人对于我非同一般。后来事实证明确实非同一般。
6月1日那天有人提起风之旅人,说着说着,就说到陈星汉读过的 USC(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下的 IMGD(interactive media and game division)专业。等毕业了,她想申请。开玩笑说以后去那做同学。
我联系过一些在那儿读 master 的前辈,我想去 USC 电影学院读 master,但不是现在申请。一方面现在学校的背景比较差,另一方面我还想多体验一下离开学校工作的感觉(虽然到处工作也一年了,但还是意犹未尽)。本来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或许哪天我就忘了。但后来它越来越像一种约定,可能再也忘不了。
她从国内 transfer 到芝加哥一所学校,去美国的第一天先到了洛杉矶,去了 USC。当时我在早晨,她在傍晚,开了视频,说带我去看 USC。我问给妈妈打电话没有,她说还没有,因为只有我能懂。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有联系,另外相互寄过两封信。在那段最坎坷的岁月里给我不少慰藉。后来出于某些现在说不清的原因不太联系了,我有女朋友算一个原因吧。
关于画画,今年我画过一次,以前没学过,也没画过。她去美国前想去拍日出,但没拍到。我就全然按照自己的理解,照着她发的照片,画了一副,把日出补上送给她。
我时常想起这个人,尽管如此,以后应该也不怎么会再联系了吧。除非真有一天,USC 做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