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 NAL头解析
转至:https://blog.****.net/listener51/article/details/52900760
1、NAL全称Network Abstract Layer, 即网络抽象层。
在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中,整个系统框架被分为了两个层面:视频编码层面(VCL)和网络抽象层面(NAL)。其中,前者负责有效表示视频数据的内容,而后者则负责格式化数据并提供头信息,以保证数据适合各种信道和存储介质上的传输。因此我们平时的每帧数据就是一个NAL单元(SPS与PPS除外)。在实际的H264数据帧中,往往帧前面带有00 00 00 01 或 00 00 01分隔符,一般来说编码器编出的首帧数据为PPS与SPS,接着为I帧……如下图:
2、如何判断帧类型(是图像参考帧还是I、P帧等)?
NALU类型是我们判断帧类型的利器,从官方文档中得出如下图:
我们还是接着看最上面图的码流对应的数据来层层分析,以00 00 00 01分割之后的下一个字节就是NALU类型,将其转为二进制数据后,解读顺序为从左往右算,如下:
NAL Header:forbidden_bit,nal_reference_bit(优先级)2bit,nal_unit_type(类型)5bit。
(1)第1位禁止位,值为1表示语法出错
(2)第2~3位为参考级别
(3)第4~8为是nal单元类型
例如上面00000001后有67,68以及65
其中0x67的二进制码为:
0110 0111
4-8为00111,转为十进制7,参考第二幅图:7对应序列参数集SPS
其中0x68的二进制码为:
0110 1000
4-8为01000,转为十进制8,参考第二幅图:8对应图像参数集PPS
其中0x65的二进制码为:
0110 0101
4-8为00101,转为十进制5,参考第二幅图:5对应IDR图像中的片(I帧)
所以判断是否为I帧的算法为: (NALU类型 & 0001 1111) = 5 即 NALU类型 & 31 = 5
比如0x65 & 31 = 5
常用的NAL头的取值如:
0x67: SPS 0x68: PPS 0x65: IDR 0x61: non-IDR Slice 0x01: B Slice 0x06: SEI 0x09: AU Delimiter
由于NAL的语法中没有给出长度信息,实际的传输、存储系统需要增加额外的头实现各个NAL单元的定界。
其中,AVI文件和MPEG TS广播流采取的是字节流的语法格式,即在NAL单元之前增加0x00000001的同步码,则从AVI文件或MPEG TS PES包中读出的一个H.264视频帧以下面的形式存在:
00 00 00 01 06 ... 00 00 00 01 67 ... 00 00 00 01 68 ... 00 00 00 01 65 ... SEI信息 SPS PPS IDR Slice
而对于MP4文件,NAL单元之前没有同步码,却有若干字节的长度码,来表示NAL单元的长度,这个长度码所占用的字节数由MP4文件头给出;此外,从MP4读出来的视频帧不包含PPS和SPS,这些信息位于MP4的文件头中,解析器必须在打开文件的时候就获取它们。从MP4文件读出的一个H.264帧往往是下面的形式(假设长度码为2字节):
00 19 06 [... 25 字节...] 24 aa 65 [... 9386 字节...]
SEI信息 IDR S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