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西“送”出新花样,成为他人生重要的契机

2017年的春天孙硕在水果摊发现自己送给邻居的桌椅,他好奇的问道“请问,这套桌椅哪里来的?”水果店老板说是他在垃圾堆捡到的,这件事情让孙硕心里五味陈杂。

孙硕调查发现,在如今房价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储存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但对于闲置物品,80%的中国家庭不知道如何妥善处理。丢掉,可惜;卖掉,太难。于是他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送”。

他创建了一个微信群,邀请朋友、小区邻居加入。用户在这个微信群中,分享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想要的人可以在微信群里举手留言。这便是他创建“享物说”的契机。后来,他建立小红花积分制,并将产品场景从微信社群转移到App及小程序中。

送东西“送”出新花样,成为他人生重要的契机

经过14个月的发展,“享物说”用户已经超过5500万,月活用户占到50%。平台已与2300+品牌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逐步探索从B端业务进行变现。

期间,团队陆续完成5轮融资,累计已超1.1亿美元。上一轮是去年8月的B+轮,融资额度6500万美元,由红杉资本领投,高瓴资本、IDG资本、经纬中国、GGV资本、险峰长青、真格基金、一号公路资本跟投。

“小红花既不是钱,也不是代币,而是一种积分,其价值通过物品本身价值来衡量,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孙硕表示,在“享物说”中,没有金钱交易,小红花也不能被提现。

孙硕认为,一方面,小红花具备游戏属性,用户可通过邀请新人、签到分享等互动方式来获取,这使得用户参与度会更高;另一方面,小红花还具备情感属性,互不相识的的人通过赠物就能获得,有儿时做好事得到小红花表扬的喜悦感。

在过去的14个月的时间里,“享物说”获得超过5500万的注册用户。每个月有50%以上的用户在平台上互动,通过小红花交易机制交换物品、发表评论,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用户画像上来看,平台用户遍布全国。

送东西“送”出新花样,成为他人生重要的契机

在平台上,用户不仅送东西可以拿小红花,通过裂变方式拉其他用户进来也能获得。很多用户为了获得小红花,会邀请他的亲朋好友来入驻平台,不仅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还能传播“送”这个理念。

在孙硕看来,“很多弯路不可避免,书上教了还是要走过一遍。我们知道到了某个阶段系统承载不了,我们也经常崩,做电商哪家不经历几次崩溃,而我们经历了一二十次。”

在“享物说”团队里,联合创始人彭刚被同事亲切地称为“大叔”。同孙硕创办“享物说”后,他为公司事务忙得不可开交,很少回老家同父亲团聚。

有一次,彭刚回到家中,他的父亲问彭刚:“最近在忙什么?”彭刚说他正忙着创业,做了一个“只送不卖”的平台。他的父亲听后,觉着有点不靠谱,于是便问到:“只送不卖?有人会那么傻,甘愿送东西?”

类似这样的质疑,其实一直都存在。他用一个这样的故事来解释“享物说”的盈利模式。

在上海浦东新区东北角,一条偏僻的道路上,一家叫做“韵琪贝可丽”面包店吸引了彭刚的注意力。这家面包店店面几十平米,老板娘是宝妈,赋闲在家教小朋友做烘焙,兼做面包、小糕点,平时生意非常冷清。一天,老板娘在“享物说”平台上送面包,很多用户陆续抢到,最后导致供不应求。

送东西“送”出新花样,成为他人生重要的契机

彭刚最初很是困惑:这家小店一直在送面包,怎么能送得起?老板娘反馈说,成本上很容易收回。虽然她只是在平台上送出几十个面包,但是有人抢到后觉得味道不错,就打电话来定了140个中秋礼盒。

“这样一单就把前面送的成本都收回。”这让彭刚想到了B端业务的拓展,于是平台陆续同很多小品牌商家建立合作,帮助品牌方在平台上送自己的产品来获客,并提供会员制、粉丝营销等服务。

对于品牌商而言,在平台上营销获客并不难,但最终完成转化还有很长的路径。对此,他们还在尝试从粉丝营销、B端服务等方面变现。